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77节 (第3/3页)
光公主的手,“论祖制,朕当自宗室择子入嗣,然而刘钺行刺谋逆之罪尚无定论,是否有当年越王之乱得济北王助纣为虐之鉴尚未可知,朕为国取道,不应再则霍乱端倪,即便今日要违背祖宗之法,也在所不惜。朕膝下无子,唯有一女,承蒙卓相不弃,始终严慎教导,在明光学宫亦得赞誉,今日朕封瑶光公主为皇太女,若朕遇刺后不再得天眷顾,便由其继位,大长公主与卓思衡顾命辅佐。若朕仍是真命天子,就让朕自己拭目以待是否此诏得有天安。” 瑶光公主刘玉耀此时向父皇长拜起身道:“臣女惶恐,然托孤之令不奉乃是不孝,臣女愿行奉孝之德,即便受前所未有之责难,亦不想使父皇哀叹。” 此刻聚集在崇政殿的大臣连五雷轰顶都来不及熄灭,就听皇帝又以极其疲惫的音色道:“好,好孩子。明日便安排你的东宫典仪,其余的诸位臣工便与卓相商议,朕要去……歇一歇了……” “恭送陛下。”高永清和虞雍率先齐道。 有些官臣本想看看其他人对这惊天之举的反应,可才意识到最敢说话的人,已然都被禁军押走了,而百官的首领与其余重臣此刻仿佛都已接受这个安排。 想到那些人被拖走时的呼号,再加上崇政殿此时诡异的寂静,无人敢言语半生,众人默默跪下,恭送刘煦的御辇离去。 崇政殿里又只剩下朝野的之中的臣子了。 惊慌失措的众人立即起身,向卓思衡拜道:“卓相……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如何是好?”卓思衡警告的视线扫过众人,“你们还想再忤逆圣上的旨意不成?” 众人忙道不敢。 可似乎仍有人为此惊慌,只辗转了措辞委婉道:“可陛下这行事……实在……实在令我们惶惑不安啊卓相……求您劝谏。” 卓思衡低头笑了笑,说道:“劝谏陛下么?我觉得我应该劝劝你们才对。” “这……”众臣互相对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我方才看了看,在场之人大多有子嗣于明光学宫随驾皇太女伴读,我实在不知你们有何理由竟想要陛下收回成命。众所周知,陛下对明光学宫许多藩王世子有所不满,其中不乏入宫后滋事之徒。他们与罪人刘钺是否有勾连尚不可知,但皇后惨死,陛下重伤,如此情形陛下还会信任已在宫中的这些藩王子嗣么?如果是你们,会信任么?如不出我所料,这些人倒未必会落罪,可是很快就会以各种名目被打发回封地了,他们一走,陛下大概也不会选人再度入京进入明光学宫。” 有几人已明白了卓思衡的意思,他们很快便意识到其中问题,已然悄悄后退两步,决心不再督促卓相继续言谈此事。 而仍有人不解,连道:“藩王世子如此之多,都是皇室血脉,并非不可细细择选啊……” 卓思衡笑道:“诸位是否替孩子想过,他们如今是皇太女的伴读,于自身和家族的荣耀自不必说。而这些皇室血脉的藩王之子离去后,明光学宫现有空缺也将再度擢选优秀臣工儿女入宫伴驾……你们真愿意再选人替代皇太女么?” 他的话点到为止,在这之后便说要去忙碌圣上的旨意,就此告辞。 然而纠缠者也只剩下不到十余人,其余的官吏都已清楚其中利害: 如果现下从在明光学宫的刘氏子孙里选人入嗣,那他们的孩子即便不是皇太女的伴读,也可能是未来皇帝的伴读。如果不从这些人里选,他们的孩子将只能是皇太女的伴读了,皇帝已经替他们选好必须效忠的对象,一旦更换,且不说新入嗣之人是何等性情难以预料,家中至今的铺垫或许也会荡然无存。 虽这个安排他们仍是不能接受,但许多人也不得不决意先行搁置心中不解,回去后再从长计议…… 卓思衡先于所有人离开。 看着卓思衡离去的背影,高永清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位父亲把臂受托的自幼挚交,其实从来都十分孤独。 即便万千人在他身后,他也必须要在有些时刻独自前行,无暇顾盼。 范希亮深深叹了口气,拉着已经傻在原地的靳嘉和卢甘也往外走。 而虞雍则在原地不知在思索什么。 走出崇政殿大殿,在通往内宫无人的甬道,卓思衡停下脚步靠在冰冷的墙上,整个人滑坐在地。 今日的诛心是对刘煦,亦是对他。 他对不起那个在他怀中死去的孩子。 可是,他必须如此。 先帝留下的两个儿子,一个永远留在了过去,一个即将迈入来日。 然而他们却都将始终在谎言当中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卓思衡靠着墙大口喘气落下眼泪,可再睁眼时,却看见面前站着皇太女刘玉耀。 “相父……” 皇太女今日所经历的一切,都将会影响她的一生,想及此处,卓思衡心中又生出了力量,他轻轻抱住皇太女道:“不要怕,相父只是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