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1/2页)
排除万难送你留洋,原是为让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谁知你竟养成了一副野性子,连招呼都不打,在婚前逃之夭夭,贸贸然去做洋工……” 信的后半段,大抵是讲他已经托人打听到了丁绍芸落脚的地方,不日就派人接她回来。 “……丁绍芸,你置家人颜面于何地!悲乎!叹乎!” 结尾一连三个慷慨激昂的感叹号,不难看出是因为嫁女儿的买卖赔了本,气急败坏了。 表姑四平八稳的坐在客厅里,一边从盖碗里喝茶,一边劝丁绍芸:“你现在这份打字的差事也辛苦,不如早些回家去罢?前些天我看赵公子也拍了电报来,说纵是你去天涯海角,他也要追的。年轻人,还真是热闹。” 呼吸间喷出的白蒙蒙雾气,衬得这劝诫有几分漫不经心。 丁绍芸正在看报,单是笑笑,没做答。 她的目光停在了豆腐块似的广告上,却是北地一个小城在招教国文的先生。 翌日,丁绍芸给表姑留下张字条,收拾好东西辞了工,捏着薄薄一小沓薪水离开了北平。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才知道那处是不招女先生的。好在管事的心善,见丁绍芸孤零零的一个,多有不易,便替她在临近的村子里寻了份差事。 这一干,便干到了现在。 附近农户的孩子会在上课时探头探脑的巴望,而丁绍芸只要看见,便会让他们也进来。 农户自然是掏不起读书费用的,女人也不收,于是门前偶尔会多上一两枚鸡蛋。 日子过得确实苦,可孩子们脸上的笑总是真的。 就好比文珊这个小姑娘,起初连个名字都没有。因为排行老三,单有个诨名叫“三儿”。丁绍芸从词典里给她起了名,她便欢喜的一张脸涨得通红。 至于天津那边,赵青函赵公子倒是真的来过一次。 他流着泪求达令跟他回去,只有死亡能将他们的爱情终结。但隔日,赵老爷子就派人把他捉了回去,斩断的比死亡还彻底些。 丁绍芸的家里也不总是安生的。 或许有人做通了丁老爷的工作,他再不肯直接和顽冥不灵的女儿沟通,单派了丁二太太出马。 丁二太太大字不识一个,只能去求账房先生写下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 “赵公子前些日子成了亲,娶的是总务司司长的女儿董小姐。据说洞房那夜他哭了一宿,若是你在,哪里轮得到董小姐——” “今儿个府上吃糕点,豆沙馅的,甚是喜人。娘又想起了你,苦命的孩子——” “还是你有见识,谁能想到赵老爷子投靠错了人,竟失了势,被投到大牢里去了。你没嫁给赵公子便是对了——” 丁绍芸笑笑,折上了一纸家书上的儿女情长。 乡下的时光过得慢。 有时候丁绍芸也会坐在屋子的门槛上,看着齐整的日头直愣愣的落下山去。 那点绚烂的余晖,当真像天津舞厅里永不落幕的灯火似的。 她会想起那段荒唐日子,然后情不自禁的用脚打起拍子,哼起当时胶片里最时兴的歌。直到看见背着猪草的孩子们摇晃经过时,才停下来。 “密斯丁,晚上好——”孩子们吵闹着,又害羞的一溜烟跑掉。 丁绍芸笑着挥挥手,心里前所未有的宁静。 * 而现下,所有的宁静都被眼前这张破碎的报纸打散了,再也聚不成团。 丁绍芸难以置信的翻着报纸,似乎想从字里行间品出些不一样的含义。但那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半点不容置疑。 ——宋广闻被枪打死了。 看报纸上的日期,是一个月前死的。 丁绍芸只觉得身下这张破罗圈椅都摇晃起来。她重又站回风暴之中,眼前俱是倾盆而下的雨,和轰隆作响的雷。 整整三年。 她曾想过男人会捉她回去,但他没有。 她曾想过男人会克扣她的生路,但他没有。 她曾想过男人会红红火火的活着、无论是开厂还是娶妻,都热闹成天津卫的头一号——他竟也没有。 宋广闻就这么死了,悄无声息的。 他记住了丁绍芸的恳求,没向她寄过一封信、没来见她一面。当真成了讲规矩的体面人,说出口的承诺,落地成钉。 在无数个无眠的长夜里,丁绍芸觉得自己透过欲望读懂了宋广闻。但天亮之后,又好像没有。 而如今再知道消息,竟已经阴阳两隔了。 好像冥冥之中自有预示,她与他初次相会时,男人就坐在行丧的轿子上——只不过这一回,棺椁里抬的是他。 “密斯丁,你怎么了?”文珊忍不住唤道,女人一张煞白的脸吓到了她。 丁绍芸咽了咽唾沫,半晌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