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2/3页)
人都在安静地等候新皇登基的“三把火”。十月三十,冬至放假的前几天,弘星在国子监视察,面对乌泱泱的上万学子做临时讲学,咳咳,大白话。 弘星看着下方乌泱泱的上万人,感受到他们的殷切期待,眉眼弯弯。其实背负责任的感觉也挺好,为人君者,都希望长命百岁,不对,都希望长寿万万岁,不光是为了享受吧…… 弘星忍不住又笑:“……为人臣者,都希望青史留名,永享太庙。做老百姓,都希望安享太平。 武者保家卫国。文者治理天下,海晏河清、安居乐业。商人跑商。匠人做工。农人种地……每个人都完成自己的责任,国家,地方,家庭……是有人组成,任何事务,有人来完成。 除去各种身份的标签,我们都是人。朕和你们一样,打小儿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孝道伦理,学习律法……要做一个更好的人。 农人思考更好地种地,匠人思考更好的技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朕时常思考,大清国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大清国对孩子们的教育,到底该教导什么?你们是读书人,你们是大清的未来——都来说一说?” 学子们纷纷抢答。 “孝道。” “医理、命理、地理、法理。” “修己成人,修己安人,修己善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兴教化、知行统一、见贤思齐。” “…………” 都是士人,或者说是华夏士大夫文化的道德要求里的“贤良”。弘星听着,微笑。 “朕六岁生辰收到一份礼物,听到一个故事。 干将和莫邪两夫妻是着名的铸剑大师,千锤百炼的锻造制作出无数把锋利的宝剑,可他们并不满足。 他们纯粹、专注且热忱,他们对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他们的追求是铸造出更好的宝剑。终于有一天,他们领悟了,心有灵犀、默默不语,按照以往的方式开始打造宝剑,当宝剑即将出炉时,纵身一跃,一起跳进铸剑池……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锻造一对绝世名剑。” 沉默中,没有人说话。 这里是国子监,大清士族的最高学府,天然地看不起,鄙视匠人。 弘星嘴角上挑,眉眼带笑。 “都对。‘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身份地位。 朕记得,立冬那天,贤良祠里头一个个忠臣良将,汉白玉盘龙柱下方的碑文上,潮白河的二十五万亩良田,以及他们的主人;大石碑上那些无法留下名字的英雄们…… 很多很多的,所有的大清人……” 所有的大清人,都是大清人,都有自己的功绩,自己的文化,不是那些形而上的道德才是文化。 “文化是每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社会的最根本。华夏道德文化你们都说得很好。朕的理解,干将和莫邪做的很好。 文化不光是儒释道,情爱,吃喝玩乐、伤春悲秋。” 弘星的声音带着一种严厉,万人安静。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朕相信,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比朕深刻,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写下厚厚一本书的批注……” 读书人安静恭敬地听着皇上的回答,人呆呆的。 他们回答的不对吗?士农工商的阶级自古如此。文化是士人的事情,农人、匠人、商人……也有文化?在士大夫的眼里,这些人,也是吃喝拉撒的人,论起文化,可能连八大胡同里的高级□□娼男都不如。 可他们的皇上,对他们不满了吗? 因为他们抱怨匠人起来势头? 因为他们抱怨自己没有了特权? 因为他们愤怒于,甚至害怕于农人和商人,甚至奴仆们、三教九流们眼里的光芒? 万人沉默,带着委屈,带着不忿,带着倔强。 弘星看着他们,抿口茶茶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