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一年夏至 第13节 (第2/2页)
远处晏斯时的身上。 陶诗悦跟他并行,隔了喧喧人声,听不见他们在交谈什么。 晚饭时间,徐宁让夏漓和林清晓陪她去二十班教室讨论选题方向。 讨论地点是陶诗悦定的,说二十班宽敞。 林清晓跟陶诗悦不对付,跟徐宁说她都是为了她才忍辱负重,徐宁笑说等元旦晚会结束了一定请她吃饭,吃顿好的。 夏漓先去了趟广播台,等她匆匆赶到的时候,大家已经讨论一会儿了。 二十班教室里,四张课桌拼成了一张大桌,桌上摆满了肯德基的小吃。 她走过去为自己的晚到道了句歉。 还剩最后一个空位,在晏斯时的斜对角,离他最远。 夏漓坐下,顺势瞥了晏斯时一眼。 他今天没穿着校服,上身是一件鸽子灰的连帽卫衣,那清灰似的颜色也衬他,整个人有种清清落落的少年气。 讨论继续。 夏漓听了会儿,徐宁的选题一共有三个方向。 一个是《茶馆》和《雷雨》这一类的,本来就是话剧,只用做翻译,比较省事; 一个是《威尼斯商人》或者《哈姆雷特》这种经典西方剧目,但这些本就是英文,英翻中再翻英似乎有些多此一举; 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原创。 朱璇说:“徐宁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我比较倾向于第一个方向。” “原创来不及吗?” “非要原创也不是不行。” 大家纷纷发表看法,最后觉得改编《茶馆》或是《雷雨》可能更稳妥。 “那个……”夏漓出声。 大家齐齐朝她看去。 夏漓说:“宁宁你有没有考虑历史改编剧这个方向?比如火烧赤壁、西安事变这些……算是半原创,发挥起来没那么难。” 夏漓文综三科最喜欢历史,历史单科成绩也能排进班级前三。 她也许别的不擅长,但记性还算不错,给她一张白纸一支笔,能把历史课本上一些重要年份和事件,基本不差地默写下来。 第一个想到历史改编剧也算是惯性思维。 徐宁似是受到启发:“这个角度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大家便借此讨论起来。 有个女生说:“我觉得火烧赤壁可以,三国是大家都挺喜闻乐见的题材。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也都可以。” 徐宁将大家的想法都记了下来。 夏漓这时候举了一下手,“我可以说下我的想法吗?” 徐宁点点头。 “其实我觉得《西安事变》是不是更好一些?出场人物比较多,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之外,还可以拓展加入宋美龄、□□、宋子文这些角色……主要是,我想,假如再加一场学生游行要求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戏份的话,那所有同学都可以上场了。” 这时,她觉察到实则一直有些游离在讨论之外的晏斯时,忽朝她看了一眼。 她顿时卡壳,磕巴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明年升高三,明年的元旦晚会老庄肯定不会再松口了,那时候大家要准备高考,可能也没那个玩的心情。今年就最后一次能好好玩的机会,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朱璇猛点头,“是的,要是变成就少数几个人玩还挺没意思的。徐宁你觉得呢?” “我是没问题,就看翻译……” 七班作为文科实验班,全班英语水平在年级肯定算是冒尖的,但能不能翻译文学剧本,是两码事。 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最后目光都看向晏斯时,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他。 夏漓听说过,晏斯时从小就是双语教育。 晏斯时平声说:“你们定。我都可以。” 于是大家稍作讨论,定下了《西安事变》。 这时候陶诗悦见那些小吃都还没有动,拆开了推到大家面前, “再不吃就冷啦!” 夏漓吃着薯条,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晏斯时。 他手里拿了杯可乐,身体稍往后靠着,那神情瞧着有几分百无聊赖。 她还在反复回想方才她在说话时,他投来的那一眼,有什么深意吗,还是仅仅只是不经意。 / 周六。 夏漓乘公交车前往楚城市新图书馆。 徐宁的剧本已经完成了,交由历史老师和老庄分别审核过,七班的几个学生完成了翻译,把文本交给了晏斯时,由他最后把关。 今天大家定了去图书馆讨论。 夏漓出门时忘了带伞,一周来的天气预报都说要下雨,但都这样阴了好多天了,一次没下过,便以为今天同样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