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节 (第3/4页)
再说,在60年代住了一个月后,文岚深刻体会都寒冬时刻缺衣少食的滋味,即便拥有一个成熟的灵魂,也不自觉地把食物看到非常重。由己度人,文岚觉得家境不如自己家的那些人,今年冬季估计应该分外难熬。 所以,文岚想着物尽其用,趁着天色尚早,将不好说明来历的那些小鱼小虾送给一些真正需要的人。 文岚虽然与周围人不算熟,小文岚也一直只与自家兄弟姐妹以及附近几个小姑娘玩耍,与整个社区的融合度并不高。但是,毕竟在这生活久了,不管是家里人偶尔谈起,还是听到隔壁邻居们闲聊说起,文岚也知道附近几户困难户的情况。别的不说,就隔壁诗书巷巷口罗家只有两间小房,独养儿子早逝媳妇改嫁,老两口带着三个孩子过活,这日子一定不好过。如果给他们送点小鱼,起码也能让他们吃顿好的吧。 隔壁街柯家嫂子新生的孩子缺少营养,瘦得骨头磕手,也需要增加一点营养。 厂里方师傅家孩子多钱少,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得了浮肿病,也得添点鱼过个好年。 还有大姐班上的秀秀家、院子里的老黄家、隔壁楼的关家,文岚一路数下来,发现自己提前收拾出来的那袋小鱼小虾根本不够分的。 想了想,文岚闪回到如意门,看着空间里那点食物盘算。木瓜和火龙果拿出去容易说不清,奶糖和巧克力更是绝对不能让人看见,算来算去也只有那点海鱼比较合适与人分享了。于是,文岚干脆按照13元钱的总额,在自家篮子里的海鱼里挑挑拣拣,选好了自家留用的,便将剩下的海鱼放置在门口边,以便随时取用。 走到街头,文岚发现天依然蒙蒙亮,只有靠近地平线的地方有一片朦胧的黄色。只有部分房间里透着温暖的灯光,四周居民楼里基本没有什么人走动,估计是排队去买供应粮的人还没开始回转。 于是,文岚辨认了一下方向,将那些需要送惊喜的人家,按照轻重缓急、“送礼”方便程度进行排序,然后便提溜着麻布袋往最近的一个职工宿舍区走去。 进了楼房门,文岚与一个穿着工装往外疾走的青年男子擦肩而过时,刻意低下头,把脸藏着墙壁阴影处。对方估计是赶时间,看了文岚一眼,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也没有在意,继续一言不发地快步往外走。上了三楼,文岚踮着步子,尽量悄无声息地摸近钱铁拐家,塞了两条鱼进去,然后赶紧飞奔下楼。 出了楼梯口,拐到后面3号楼,根据传说中有着一溜种满葱姜蒜花盆的窗台,确认了房奶奶口中所说的一个年轻寡妇养全家的汪秀田住宅。文岚听得屋里没有什么动静,连忙捡了两条鱼,从她家大门口直接塞了进去。刚塞完,便听到房里脚步声响起,接着便有人拉开插梢的声音。这吓得文岚小心脏停了半秒,急忙慌不择路一个劲往外跑,冲出大院,才敢停下来,捂住胸口直喘气。 明明自己在做好事,怎么却总像是个见不得光的小偷一样呢。 文岚扑哧一笑,自嘲地摇了摇头,提着小布袋,趁街道人烟稀少的时候,继续前往选定的人家“送惊喜”。 有惊无险地送完附近几户人家,文岚看了看太阳的高度,估摸了一下时间,便停下送礼活动,赶往与妈妈约定的街口。 见了柿子树,文岚停了下来,探头听听动静,没有发现任何人影。文岚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迈步往前走,过了柿子树转右,停在种着石榴树那个孙爷爷家旁边那个凹口。借着着墙壁阻隔视线,进去空间里面,把装在提篮里的海鱼和粮袋子里的水果全部搬出来,安置在街道的夹角,靠在墙壁内侧。文岚自己蹲在凹口外侧挡住往来人士的视线,悄无声息地蹲着,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家里人。 居民区的灯火以此亮起,洗漱声、煮饭声、叫唤声,声声不断。炊烟从楼房里面飘出,散进空气中再也寻不着。呼儿唤女、小儿哭闹声,不绝于耳。 清晨,满城烟火气,整座城市瞬间活了过来。 文岚看着眼前百家灯火,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说。 这满城百姓,家有幼儿病人的不在少数,自己拿回来的那点鱼虾扔进去连点涟漪都激不起。特殊三年,史料记载,全国粮食告危,部分城市只有2、3天的存粮。四川奉命外调粮食147亿斤,舍小家顾大局,成为全国的救命稻草。60年夏天,为了让江西再多调2亿斤粮食,以解中央的燃眉之急,总理亲自拜托时任江西第一书记商讨筹粮。不是不知道这两个省自身难保,只因为当时山东已经连红薯叶子都吃不上,更何况,全国还不止一个山东。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出于自愿或者非自愿,许多人勒紧裤腰带,从嘴里一点一点得扣粮食。为了筹粮,为了调粮,老一辈领导多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