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2/3页)
偏偏还要让他当着群臣的面说一遍。 “太子殿下,治水在疏不在堵,你既然还要建堤束水?此种方式,臣实在闻所未闻。”楚彦等人面上流露出轻视的讥笑。 楚彦知道,太子急于在父皇面前表现自己,这次这么好的机会一定不会放过。只是,这样拿治理黄河当成儿戏,也未免太幼稚了些。 大臣们也都把太子的话当做笑话来听,他们实在不能想象,怎么个束水法? “太子的方案,倒是跟晋王所言截然相反。”皇帝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中,面上却并不表现出什么。 “儿臣以为,黄河水中泥沙多,河道宽则流速小,流速愈小,则越容易造成泥沙沉淀淤积,若是长此以往,河床会不断抬高,最终还是会决堤。因此,儿臣主张,应该选择重要的地段缩紧河道,同时引清水流入黄河,这样就可以增大流速,相应的便减少了泥沙的沉积,减缓了河床抬高的速度,也就能缓解黄河水患。” 听到此处,皇帝和大臣们心中都已经有了判断。太子殿下的这个法子,其实才是真正的治水良策。 楚彦也琢磨过来其中的关窍,收起来之前一副作壁上观的姿态,只是脸色却已有些不太好看。 楚更见大家皆不言语,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儿臣还建议,可以各省府道州的历年水文数据为基础,勘探河水最汹涌的几处地方,特意在水流湍急之处留出缺口,而后,再在缺口之处、在离河岸较远的地方筑起第二道,乃至于第三道的堤坝,儿臣将其称之为遥堤。” 楚更越说越停不下来,他顿了一下,见楚彦的脸色已经十分不好看,而皇帝却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殿中大臣们一时之间也被他这个大胆的想法震撼到了,都频频点头。 “儿臣以为,在遥堤与第一线河堤之间,可构成面积大小不一的含水湖。如此一来,不仅入汛涨水之时,可以有效地缓解洪水的危害,还可以起到分洪蓄水的作用。含水湖中之水,可以在枯水期供周边的百姓引黄灌溉。如此一来,周围百姓不仅不需离家远迁,还可将他们充分调动起来。汛时,朝廷可征调周边附近的百姓帮助巡检建筑堤坝,便可免去朝廷征调大量的劳役负担,俭省开销。而枯水时,老百姓又可依赖含水湖劳作耕种,不误农时,多纳税银。” “嗯……这段时间让你学着治理国事,你倒是精进不少。太子此法,朕觉得甚好。中书令,你以为呢?”皇帝极为难得地当着太子的面露出宽慰的笑容,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而夸赞了太子。 楚更躬身肃立,心中受宠若惊。 “太子殿下,让老臣刮目相看了!”中书令心中也一阵欣喜,此时早已没有了刚才的拘谨与敌意。 楚彦与户部尚书交换了一个眼色,楚彦只好也赶紧附和道:“没想到,太子殿下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儿臣惭愧。” “嗯,你也很好。今后晋王和太子还要相互扶持,朕也就省心了。”皇帝老怀宽慰。 “是,儿臣遵旨。”楚更和楚彦皆躬身,齐声答应。 “既然这样,就命太子出任总督河道兼理军务。汛期不等人,今日你回东宫收拾妥当,轻车简从,连夜便启程离京吧。” “是,谢父皇。”楚更心里如释重负。他暗暗松了一口气,低下头来,嘴角微微露出笑容。 已近傍晚,秦府的寿宴结束,前来贺寿的客人纷纷起身告辞,秦婉婉和许莹莹便也前来向秦端之夫妇告别。 “婉婉今日可要在家先歇一日,明日再去东宫?”秦夫人知道婉婉肯定不会留家,她只不过是出于客气,象征性地虚问了一句。 “不了,我本也只跟太子殿下告了一天假。”秦婉婉很直率地说道。 正巧有门房的小厮前来通报,说是东宫派来接婉婉的车驾已经到了秦府门口。 “好,那就不强求了。”既然是东宫来接,秦端之他们便亲自到门口,将两位姑娘送上了马车。 作者有话要说: 参考明朝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河记载 ☆、尺素 天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尽管婉婉她们举着伞,仍有雨水飞溅到身上。 待众人出来秦府的大门,却见停在外头的除了早上送她们来的那辆普通马车,还有一驾是太子所乘的玉辇,杏黄色的华盖流苏旁,竹青撑着一把油纸伞,立在溟溟雨幕之中。 “竹青?你怎么来了?”耳边充斥着雨水敲打在地面的声音,噼里啪啦的犹如鞭炮,婉婉几乎是扯着嗓子喊出来的。 “雨太大了,快上车吧!殿下在车里等你。”竹青微微走上前去迎秦婉婉,便朝着她耳朵里说道。 就这么一小会儿,雨水已经把竹青的半个身子都淋透了。 门廊之下,秦端之也远远瞧见太子的玉辇。他隔着层层雨幕,朝竹青躬身作了作揖。 走到玉辇旁边的竹青停下脚步,也朝秦端之远远点了点头,算是回礼。他将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