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至和元年(1054),赵抃任朝中御史时,曾写 (第3/3页)
有‘风、雅、颂’三个名称。” 辽朝宰相话音刚落,全场响起掌声一片。 (旁白):“张宥原本想戏弄赵抃,结果被赵抃见招拆招地化解了。” 宴会结束后,辽朝宰相在送别赵抃恭敬地说:“赵大人是大宋有名的铁面御史,曾弹劾宋朝宰相陈执中等人早有耳闻,没想到才学之高令人赞叹。” 赵抃道:“希望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往来,相互交流。” 辽朝宰相频频点头。 18、驿站 夜 赵抃一行回到驿站后,种师道感慨问道:“赵大人,我有一个问题向你请教。” 赵抃道:“请讲。” 种师道问:“我是一介武夫,知道契丹人马术高超,打仗勇敢!没想到他们在文化上也有两手。” 赵抃道:“辽从立朝时起,汉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辽朝之初,正值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五代时期,中原大乱了几十年,相当多的汉百姓纷纷逃到了辽地。所有辽朝虽然是契丹人统治的地盘,但一开始就已经全盘汉化了,尤其是辽朝的上层甚至在立朝前就已经高度汉化了。为了在外交场合中保持中原大国的文化优势,宋朝派往辽朝的使臣多为当时的文人名士。而辽朝派往大宋的使臣照例都是北方高级文士,保全朝邦体面的外交手段。” 种师道频频点头,又问:“那辽朝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高水准的文学热呢?” 赵抃分析道:“契丹得中原土地,役中原人力,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职,任中原贤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皆与中原相同,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原。中原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原不及。” 种师道重重地点着头,道:“难怪许多契丹贵族在马上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回到府邸,却是琴棋书画,谈诗论文,样样精通。” 赵抃默默地点头。 19、王府 日 第二天,赵抃来到契丹王府。契丹王耶律洪基接见了宋朝特使赵抃…… (旁白):“赵抃陈述了宋仁宗驾崩,宋英宗即位,将继续保持两国友好关系,双方达成了共识。” 赵抃道:“……我大宋王朝英宗皇帝愿继续与契丹国保持友好关系,愿两国世代友好!” 契丹王耶律洪基频频点头,并说:“契丹国愿与大宋王朝保持友好关系,避免战争,人民友好往来。” 赵抃称赞地点着头。 契丹王耶律洪基话锋一转道:“久闻赵大人,为人忠直刚正,是大宋的名臣。昨晚又敏锐应对,巧夺天工,受人敬佩!” 赵抃谦虚地:“谢谢夸奖。身为大宋忠臣,理应为大宋效忠。” 契丹王耶律洪基道:“今日相间,恭敬有加。这次来契丹国本王邀赵大人参观参观契丹的名胜古迹,以大人增加对契丹国的了解。” 赵抃感激地说:“恭敬不如从命,愿多学习契丹国的人文历史,增进友谊。” 20、契丹名胜古迹 日 契丹王耶律洪基陪同赵抃一行参观契丹国的名胜古迹画面。 21、王府 夜 当晚,契丹王府再次举行盛大宴会,为赵抃一行接风洗尘。 宴会上,契丹王致祝酒辞,四位贵宾陪侍赵抃左右。 (旁白):“面对这种高规格的接待,赵抃感到惶恐不安。” 契丹王耶律洪基解释道:“……今天的接待打破了我们外交礼仪上的常规,其中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您是名满天下的铁面御史啊!” 此话刚落,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契丹王耶律洪基高兴地命令道:“请取出窖封十三年的契丹名酒——男儿烈,来招待我们远方的朋友!” 男儿烈抬上来后,宾主频频敬酒碰杯…… (旁白):“男儿烈香醇甘烈,赵抃虑及公务,担心醉酒失身份,故而喝过三杯便佯装不胜酒力,由几个随从轮番回敬,自己回房休息了。” 22、卧室 夜 赵抃走进卧室,只见满室生辉,亮如白昼。仔细一瞧,房间里没有点灯,夺目的光辉来自一块脸盆大小的石头。 契丹侍卫告诉赵抃:“这是一颗罕见的夜明珠,是契丹之宝。大王敬重赵公,特命令大臣送来赵公卧室,以供赵公夜晚照明。” 赵抃感动道:“多谢大王的厚待!这真是稀世珍宝啊!” 23、驿站 日 契丹王耶律洪基亲自来驿站为赵抃送行,并命令大臣取来二十锭黄金,赵抃坚辞不受又捧来那颗夜明珠,诚恳地说道:“这颗夜明珠是我的爱物,我把它送给你,作个纪念。” 赵抃婉言谢绝道:“大王,我是大宋的使臣,奉宋英宗皇帝之命,出使辽朝。今天收下大王的宝珠,虽说缘于人情,但不知情者定会怀疑我受辽朝的贿赂。大丈夫立身天地之间,万不可因财物而损害自己的清名,请大王成全。” 契丹王听后连连点头,更加肃然起敬亲自送赵抃上马车,目送赵抃一行渐渐远去…… (第二十一集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