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99节 (第2/3页)
“我活了那么多年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爸,妈,你们看它还会给谷子脱粒,收得好干净呀!” 收割机所到之处谷子唰唰地被吞没,而在另一头收割下来的谷子有序地脱粒,这个大场面看得大伙连饭也不想吃了,一整个中午光蹲在田埂看收割机工作,场面竟是热闹非凡。 那一双双湿漉漉的好奇的眼神,黝黑又闪亮,投向收割机的时候充满了向往。 “有了收割机,以后咱们抢收庄稼岂不是不费一点劲儿了?” 那可不是?马根生点点头,上沟村赶在夏天暴雨季来临之前,收完了稻谷。谷子收完后附近几个村都来借收割机,苏叶以每天五十块的租赁价格把它租了出去。 几场大雨过后,干瘪的河流渐渐变得丰沛。马根生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堆鱼苗,放了上百斤鱼苗到河里。 马支书喜意盈盈地去数鱼苗,数来数去都数不清,“人老了,看不清了,我不数啦!” 去年如果能在河里摸出一条小鱼,能让全家人高兴一整天。以后这鱼塘养起来了,隔三差五吃顿鱼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日子真的在慢慢变好了!马支书上了年纪,牙口不好了,没闹饥荒前最爱吃鱼。 马根生郑重地地叮嘱着大伙,“现在开始谁也不许下河摸鱼,这条河就是咱们村的共同财产,我们全村人齐心协力、其利断金,养到冬天大伙都有大鱼吃!” 他受到苏叶的启发,专门派了两个队员养鱼每天负责喂养、看守。那两个队员特意去阮儒良老师那仔细地听了一周的课,学习养鱼的文化知识。 …… 五月下旬,村里开始陆陆续续采收玉米、花生。 阮儒良的玉米、花生也陆续传来了喜报,它们比普通的玉米、花生增产了10%,这个产量拿到县里开会也是一笔很不错的成绩,不过出于谨慎的缘故,他想增产30%之后再把成绩报上去。 阮儒良给高产的玉米、花生分别取名“富裕一号”、“富强一号”。 苏叶被阮儒良这波扎实的技术炫到了,原以为随手拣了一个骗子,没想到却是一个大佬。他极其勤奋,今年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工作结束后偶尔还会给学生上课,难以想象他之前默默无名地教了几十年书。 收割花生那天陆厂长亲自下乡察看了花生采收情况,他把花生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剥开壳。藕粉色白胖的花生籽粒饱满圆实,一株根系结了很多花生。 “比我们工厂收的花生油料质量好,阮老师辛苦了!” 他尝了几颗花生,嘴里的花生十分清甜、香脆。 他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目含喜悦地说:“我们油厂会跟政府申请,优先采用上沟村的花生作为油料。” 这虽然不会给上沟村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却证明了富强一号质量很好、适合用来榨油,对花生的肯定比对他说上一万句称赞还要来得实际,阮儒良心里甜滋滋的,他黝黑的脸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好!以后就用上沟村的花生,明年我让村里的生产队多种几十亩。” 在大伙千盼万盼,“丰实一号”红薯终于迎来了丰收。 张英、徐爱华以及若干领导都来亲自观摩了丰实一号的丰收,村里人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领导,紧张却又热情。 一大清早,壮劳动力们就忙碌在红薯地里,马根生原本很紧张红薯的产量,担心它不如去年好。毕竟去年是十几个学生精心照料一亩地,今年村里种了一百亩的红薯,由社员们集体料理。 不过当第一株红薯被连根挖起、露出全貌的时候,马根生打消了这种担心。 新出土的红薯无论块茎个头、还是一根藤上结果率的都比去年强,全村人都都下地挖了红薯,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一亩红薯很快采收完成。 马根生把一捆捆红薯放上地磅,周毅负责统计数字,最后他震惊地把本子和笔一扔,抬头高兴地说道: “丰实一号亩产7501斤!” 这个恐怖的数字震惊了所有人,大家的目光唰地投向阮儒良,去年六千斤的红薯产量已经足够吓人,但今年又再次刷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