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勉强科举日常 第7节 (第1/4页)
终于方老秀才考刘勤书考得尽了兴,想起来自家孙子,叫方瑾过去。 方瑜这下终于摆脱了方瑾的撩闲,十分开心地围观起类似家里亲戚来了逼熊孩子表演节目的戏码。 方瑾被自家爷爷管得严,脑子又是聪明的,所以功课上还算扎实,除了个别的地方有点磕绊,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 刘秀原见先生的孙子如此出息,自然是将肚里的百般好话掏出,夸奖之语不绝如缕,让方老秀才很是骄傲开怀。 方瑜对考胜归来的破小孩很是无语,明明学得很好,为什么考前还要抓着他絮絮念,真的是个好烦人的小破孩啊。 方老秀才乐完后,对学生说:“瑾哥的功课还算可以,不过比不上勤书的刻苦努力,我家瑜哥却是个天赋异禀又知上进的好孩子。” “先生家的瑾哥已经是同龄幼子中的良才美玉了,没想到您的族中后辈还有好苗子,这可真是多亏了先生您慧眼识英才,又耐心地因材施教。”刘秀原知道先生是个有一说一的人,因而对方瑜十分看好,笑着说:“诗既亡,春秋作。” 方瑜见刘秀才示意他往后背,便笔直站好,不急不缓地继续背着,直到刘秀才叫停。之后刘秀才问了几个典故含义,又考了他对原文意思的理解。 “先生的孙子辈果然不凡,瑾哥和瑜哥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刘秀原先生把两个孩子一起夸,又对方老太太笑着说:“老夫人好福气,您这孙子以后肯定能光宗耀祖的。” “谢刘秀才的吉言,都是大哥教得好,要不然我们一普通农家的孩子哪有这么早就能读书认字的。”方老太太在席上一直不敢多说话,她一个乡下婆子也没多少见识,能到县上秀才先生家做客也是托大伯子的福,方老太太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在为数不多的话里也要带着对大伯子的感谢和夸赞。 方瑜在一旁乖乖站着,看大人们愉快地互相夸,以为今儿的表演节目算是完成了。可没想到,两个卫朝的秀才十分喜欢以文会友,又让下人搬来书桌和笔墨纸砚,现场做了两首诗,又誊写下来细细鉴赏。 这自然又是一场大型互夸现场。方瑜看两个正宗古代老书生作诗写字,还能算得上是看个新鲜。可方瑾却是觉得无趣极了,外加上早上赶路的疲乏和饱足的肚子,靠着叔奶奶打了个哈欠,没一会儿就眯着了。 等到两位秀才鉴赏完诗文,又想起让孩子上来展示写字的功底时,才发现方瑾睡了,只能跳过他,让剩下的两个孩子来写。 方瑜看刘勤书神情专注地下笔,每个字都写得极为工整方正。方老秀才又开始对刘秀才说一些夸奖他家长子的话,刘秀才依旧谦虚客套。 之后方瑜也去写了一首诗,然后又是夸奖和勉励,种种如此便不必一一赘述,这古代的考小孩学问也和现代家长让孩子表演才艺一般,没什么可新鲜的。 吃罢饭后,方老秀才和刘秀原去了书房,刘勤书陪着方瑜去前院的学堂参观,这家的夫人过来陪着方老太太说话。 方瑜很好奇古代的私塾,河东镇虽也有私塾,方瑜却没进去过,只在门口望望,能听到里面有读书声传出来。今天正好有机会来县上的私塾先生家做客,方瑜是一定要趁机好好参观。 作者有话说: 快过年了,熊孩子们做好表演的准备了嘛! 第12章 女孩学习进展与入学问题 “勤书兄,您是几岁正式入学的?”方瑜问道:“私塾里其他的学生大多是几岁入学的啊?” 刘勤书笑道:“父亲忙于教导学生,没时间私下给我开蒙,就直接把我放到蒙学班里混着学,说来也就是三四岁的年纪吧。至于其他的学生,大多都是七八岁入学,要不然太小的孩子也坐不住,当然也有一些父母盼子成龙的,五岁多就想送进来,不过我父亲不大爱收,因为太小的小孩子需要特别照顾,私塾里只有我父亲一位先生,他照顾不过来。” “刘师叔也真是辛苦。”方瑜又打听道:“勤书兄学到哪里了,刚才看叔爷爷考您您对答如流,弟弟真是羡慕,勤书兄是不是快要去考童生试了?” “哪里啊,我还差得远呢。”刘勤书笑着谦逊道:“不过粗粗学了一遍,离下场考试还远着呢。倒是瑾师弟少年英才,才六岁便能专心读书,前途不可限量啊。” 方瑜在学堂逛了一圈,又问了许多问题,然后就被叫回了后院,坐下喝茶用了点心果子。方瑾这时也醒了,吃了不少甜点心,而后要去如厕,非拖着方瑜陪他一起去。 方瑜嫌茅厕太臭,就跑到远处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