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百媚千娇 第35节 (第2/4页)
到了两边去,给他让出了道不算,还纷纷跪下了,竟是十分虔诚的样子。 杨宜君猜测,这就是那位‘王仙师’了,而刚刚和她打交道的道袍男子,则是童子口中的‘陆先生’。而事实上,杨宜君猜的倒也没错。 杨宜君猜出了对方的身份,但故意装作不知,依旧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符合普通人对一个身份高贵而脾气不好的高门贵女的想象。漫不经心道:“这是捅了道士窝了么?你又是哪里来的野道士?” 说着,环视周围,不屑一顾道:“聚拢这许多信徒,也不知是怎么行骗呢——如今我伯父宽容,懒得管你们这些佛啊道啊的。可聚拢起许多信徒,这就不同了,你们这是要闹事不成?” 自古以来,统治者就对一些聚拢信徒、装神弄鬼的人物十分忌惮。这类人很难在争霸中获得胜利,但不能不承认,在起势阶段,他们往往是膨胀速度最快,最声势浩大的。 简单来说,这样的人想要成事很难,可要搞破坏,那就太容易了! 杨家治理播州,当然也很注意控制宗教...所以杨宜君这话虽然有恫吓的意思,却不是假的,符合她展现在外的贵女身份。 杨宜君的言语虽然符合她的身份,很难挑出错儿来,但听在信徒耳朵里可不好听!对这种招摇撞骗的‘仙师’,更是一种挑衅——其实杨宜君就是故意的,想要激怒这个‘王仙师’,好探探对方的底细。 却没想到,这个‘王仙师’很有些养气功夫,听了杨宜君的话他依旧是原来的样子。神情淡淡的,自带‘高深莫测’之感。 说实在的,这也是老天爷赏饭吃了,‘王仙师’这长相就很有‘高人’的感觉。若是一般人,哪怕不信这种事,见到他这个人,也难免会迟疑。只可惜,遇到了杨宜君,杨宜君对这种封建时代迷信活动真是一点儿敬畏心都没有。 看多了后世的影视剧,对于装神弄鬼的手段、骗术、话术有了了解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借着那些影视剧,杨宜君不知不觉中也成了半个唯物主义者——后世的人身处在一个整体都是唯物主义的社会中,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者,对此感觉不深。然而事实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者,文艺作品里也会不自觉渗入相关理念。 这不是刻意的,更像是润物细无声。也正是由于此,杨宜君在长久的‘追剧’后,无声无息就受到了影响。 因为一开始就认定对方是假的,所以对方无论做什么都显得别有用心...人是非常受第一印象影响的生物,反正杨宜君现在看这个‘王仙师’,他和善,会被她当成虚伪,他淡定,会被她当作别有用心。 然而,王仙师可不知道杨宜君这种想法,杨宜君表现的再桀骜不驯,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姑娘。不信他是高人?那只是从小读书,家中长辈教他们‘子不语,怪力乱神’罢了。 而且这样的大家族成员真的就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事吗?真要是如此,那些常在佛寺、道观走动的贵族男女都是哪里来的? “小娘子误会了,在下并无歹意...只不过是途径播州,因有缘救了几个人。也是因这个缘故,得了些供奉...小娘子不是修行之人,哪里知道,我们修行之人讲究个‘财侣法地’。” “这‘财’排在第一位,可不是说笑的,先秦至魏晋,许多人要成仙,服用不死药,那不死药,或以金银为本,或以草木中极名贵的为料,都不是容易得的,都得要钱。” “在下原本就从仙府得了些法门,这‘法’是不用愁了。而‘侣’,在下有幸收得几个有天资的徒儿,平日倒也能坐而论道,也是不缺的。说起来,缺的只是财、地二者。” “来这西南之地,只是为了西南少有人涉足,许多洞天福地尚未被人占下,想要寻一方无主的修行地而已...如今得了供奉,就算是有了‘财’,再等福地寻来,在下便是成仙在望。” “凡间富贵、权势于在下这样的方外之人并无价值,小娘子不必担心那些事。” 这话说的很有条理,有理有据之下,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个道士有些东西吧。然而杨宜君就是那极少数不为所动的,挑了挑眉就道:“说的倒好听,不必担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你们这等能蛊惑人心的在,如何能不担心?” 杨宜君‘哼’了一声:“你这野道士,好不晓事!岂不知,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如此说,我伯父就会信?说不定你就是骗人的呢。世上人会不会做一件事,要看他能不能做,想不想做。” “想不想做,这如何说得准?且不说人心难测了,就是你当下说的是真话,也保不准将来就变了想法。所以,最好还是叫人不能做!反正,做不到的话,再是想做也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