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页 (第1/2页)
普福禅寺始建于宋,寺院窄狭只有前后两进,中间是一个天井,整个格局呈葫芦形,虽不大却一度香火极盛。此庙曾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期间,到了2008年,当地政府于原址重建,它在被损毁的五十年后再度落成,成了山塘街上的一处景点。它是葫芦庙也好,不是葫芦庙也罢,它就出现在那里。 很多第一次来到山塘街的游客,看见庙门前的景点介绍时,通常都会露出疑惑之色,皱眉琢磨道:“哦,这里就是红楼梦里面说的葫芦庙?扯淡的吧,一定是忽悠人的!红楼梦是小说,哪会真有这座庙?” 还有一些对《红楼梦》原作印象较深者,可能会面带得色当场向同伴解说,以貌似义愤或嘲讽的语气道:“《红楼梦》我读过多少遍,那十里街,是势利的谐音;仁清巷,是人情的谐音,曹雪芹分明写的是势利街、人情巷,怎么能扯到这苏州山塘街呢?” 往往又会有同伴附和道:“是的,就是的,扯淡的‘砖家’,无聊的政客!弄出来这种东西忽悠人……可悲呀!”摇头感叹之余,神情间却有几分自觉见知优越的满足感。 这一幕在普福禅寺门前经常上演,比如今天,又有一群人在此地做此议论。此时有一个小伙从青山桥方向走来,他挽着一位挺漂亮的姑娘,后面还跟着一位背旅行包的年轻男子,在普福禅寺门前停下脚步看着旅游景点介绍。此人也听见了旁人的议论,只是傻乎乎地一笑,自言自语道:“原来曹雪芹也来过这里,只是这座庙不是那座庙了,呵呵呵,真有意思!” 这小伙子二十多岁,留着小平头,五官模样长得还不错,可脸上总是带着傻乎乎的笑容,看见什么都笑呵呵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他的皮肤呈微棕色,显然是晒的,因为敞开的领口下露出的肤色明显浅的多。 这人的样子和他的名字倒是挺般配的,他叫成天乐。 序章(下)、葫芦古寺,成无心之乐 成天乐不是他的学名,他的身份证上写的名字叫成于乐,但是这个学名除了申办各类证件,平时几乎就没有用过,甚至连他自己都忘了。每当别人问他叫什么的时候,他都会笑呵呵地回答:“我叫成天乐。” 成天乐的名字,说起来还颇有故事。他的大名“成于乐”,据老爹说是在他出生后不久请一位很有身份、很有学问、精通玄学的“大师”给起的,来自圣人的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后来成天乐翻过《论语》,发现孔子真的说过这句话,看来他老爹所言也不尽虚。 上学之前,孩子在家里或幼儿园一般都用小名,他的小名叫乐乐,读音是欢乐的乐,与大名的念法不一样。到了他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