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1/3页)
老魏家啊,老败家了! 根据村里人的估算,以及魏大嫂明里暗里的打听,反正大家一致认为,这回魏家哥俩怕是至少往家里拿了十两银子,也就是十贯钱。 十贯钱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放在他们这一带,上好的水田差不多也就十贯钱多点儿。 庄稼人家最爱的就是盖房置地了,尤其是置办田地,对于很多人家来说,节衣缩食七八年,才能买下一亩地。可只要地多了,但凡肯下力气种地,家里至少不用再愁吃穿了。 像魏家,在多年前分家时,由于两位老人是由魏老哥赡养送终的,他多分了一亩地。又因为魏大哥和魏大嫂都是吃苦耐劳的人,这些年来省吃俭用,在几年前又陆续置办了几亩地。 如今隔壁魏大嫂家里,已经有足足七亩地了。 虽说家里人口多,但壮劳力也多,哪怕谈不上有多富贵,起码粮食是足够的,即便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农家就是如此,有地就能过上好日子,若是赁别人的地来种,就算碰上大丰年,扣除地租,到手的粮食也就堪堪够果腹。 任谁来说,老魏家也就三亩薄田,等以后杨婆子老了,两兄弟再一分家,每人也就一亩半。 是不至于会饿死,可有银钱在手,不是应该赶紧置办一亩地吗?最上等的水田兴许买不到,那也可以先买一亩中等田种着。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的,靠的就是扣扣索索的攒钱置地,存钱给儿子娶媳妇。 结果呢? 老魏家办了一次席,这个花费倒是不算大,考虑到他们孤儿寡母的确是受了不少亲朋的恩惠,发达了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可后续的做法,却让村里人很是看不懂。 修房子。 据说是家里的房子很久没修了,门窗都损坏了,冬天透风。 道理是说得通的,可魏大牛娶媳妇之前是修过一次房子的,当然是小修,再将墙壁刷了一下,毕竟新房还是要稍微布置一下的。 就算不提四五年的事儿,修房子对吧?那有必要将门窗全部换新吗?屋顶也要修?倒不是漏雨,说是怕冬天下雪把屋顶给压塌了。 单单修了房子还不算,老魏家又开始做棉被、棉衣、棉裤、棉鞋了! 用的是先前魏家哥俩从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其实他俩还买了不少棉花,只是先前压在下边了,没瞧见。这不,其他事儿都做完了,他们就开始找人缝衣裳被褥了。 之所以找人帮忙,是因为小杨氏不善女红,她是家里的小闺女,小时候有当娘的做事,略大一些她嫂子就进门了。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拿不了针线,可她想起来了…… “当初是咋说的?怀孕以后我不干活儿的!” 不干就不干呗,杨冬燕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拿了一块料子就跑去隔壁找魏大嫂,回头她就带着侄儿媳妇过来做针线了。 魏大嫂还对杨冬燕进行了灵魂拷问:“你就这么惯着她?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家里的事儿不管,这连针线都拿不了?她是怀了个孩子,不是怀了个金蛋啊!” “她要是会干,你就没这块料子了,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呢,做衣服可舒服了。” 好的,没问题了。 告辞! 如果说,修房子、做衣裳被褥还算是正事,那么之后老魏家的做法,就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大牛啊,你买羊干啥?你家打算养羊了?那也该买小羊羔啊!” “二牛媳妇想吃烤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