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1/3页)
赵宴平默默地赶车,老太太这么编,倒让赵宴平想到了翠娘口中的金氏。 有些时候,老太太与金氏真挺像的。 出了沈家沟,赵老太太见左右无人,挪到赶车的孙子身后,悄声打听阿娇的棚子生意。 赵宴平知道老太太的意思,但这种事没法瞒,就算郭兴、秋月口头都骗老太太生意不好,只要老太太自己出门去河边一看,谎言便会拆穿。 赵宴平只能说实话:“……您放心,阿娇都记了帐的,这两个月该分您的也都给您数出来了,她还给您买了一把牛角梳,说是老人用牛角梳梳头能延年益寿。” 赵老太太只眼红阿娇的生意,数落孙子:“都怪你当初非要送秋月回府城,你要不说,现在咱们能拿一半分成。” 赵宴平不悦道:“您计较这些做什么?阿娇是我的人,她赚了银子从没给自己花过,倒是经常孝敬您,也舍得给我花,祖母非要把她当外人算计,是想咱们这个家像朱家一样散了?” 赵老太太心中一动,疑惑地问:“朱家散了?朱家怎么散了?” 赵宴平故意要转移老太太的注意力,便把从翠娘阿娇那里听说的朱家之事都告诉了老太太。 听说金氏倒霉,赵老太太险些笑掉大牙,也不眼馋阿娇的银子了,只盼着快点回家,好去嘲笑金氏一番。 路程遥远,马车也慢,祖孙俩后半晌才回家。 这时候,董碧青、朱时裕夫妻也暂且回了朱家,等过完八月十六再回去。 虽然才分开三四天,可金氏想儿子,儿子儿媳一回来,金氏先打量儿子,就见儿子神色郁郁,看她的眼神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 金氏暗惊,趁董碧青带着丫鬟们去收拾西厢房,她将儿子拉到后院,让女儿朱双双在前面把风,以防董碧青突然过来。 “时裕,你怎么这副神情,在那边过得不好吗?”金氏着急地道。 朱时裕看向父亲。 朱昶皱眉道:“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碧青是有钱,但若她仗势欺人,连你都想拿捏,咱们朱家也不容她。” 朱时裕就等着亲爹这句话呢,闻言马上诉起苦来:“她倒是没有欺我,只是整日逼我去书房读书,我想出门走动走动她都要问个理由,去闲逛不行,去见没有功名的友人也不行,还将我以前收藏的一些闲书扔了,买了一堆大家笔记给我,天天闷在书房,我都快憋出病来了。” 金氏心疼坏了,怒道:“她竟然这么对你!” 金氏这就要去找董碧青算账,朱昶一把拉住她,反过来教训儿子:“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寒门学子想买书都买不起,更何况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碧青这般督促你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虽中了秀才,但也只是侥幸中了,这三年本应埋头苦读,碧青如此贤淑,乃我们朱家之福!” 金氏一愣,儿媳妇关着儿子读书,还是好事了? 朱时裕急道:“那也不必看我看得那么紧吧,跟看犯人一样,我出去做什么都得跟她报备……” 朱昶反问他:“你有什么事非得出去?” 朱时裕目光躲闪,什么事,好不容易手里有了银子,他想去快活快活。 朱昶见了,冷笑道:“没个正经事,碧青管你是应该的,以后休要再抱怨这些,没出息!” 第74章 知道赵老太太爱财, 她一回来,阿娇先把六、七月该给老太太的共二两银子的分成献了上去。 赵老太太从丹蓉那里得了十四两银子,几样金、银首饰若拿出去当也能当个三四十两, 一下子入手这么一大笔银子, 赵老太太已经不是很看得上阿娇这二两银子了,嫌少。不过孙子不喜欢她算计阿娇的东西, 大过节的,赵老太太就没有念叨什么。 想想自己离家快俩月,趁孙子去院子里做事,赵老太太将阿娇拉到西屋, 悄声打听:“我走了这么久, 你跟官爷成事没?” 阿娇垂眸,遗憾又委屈地道:“哪能呢, 您一走, 官爷日夜惦记您,每次回家都要来西屋坐会儿, 官爷一心担忧您在老家会不会受累, 我若在这时候去勾引官爷, 官爷会怎么想?” 赵老太太多了解自己的孙子, 本来就喜欢俏哥儿, 她走了孙子又那么孝顺挂念她, 别说阿娇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