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页 (第1/2页)
见这边有临时采访,不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围过来看热闹。 小成和小罗也过来了,想拦开周围的人,被吴妤示意不妨。 外国记者问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刚刚结束的樱井谷选手的表演?” 吴妤:“很富有创造性,很有意思的表演,她有很强的表达欲。虽然她的竞技能力也很强,但假日时日,我认为她可能会成为一名花滑表演艺术家。她有这种气质。” 哇哦,围观群众惊讶,评价这么高吗? 外国记者趁胜追加提问:“那么你认为在这场比赛中,樱木谷选手可能赢过你吗?刚才短节目的分数出来了,她暂时领衔你一点几分。” 吴妤:“这是可能的。很多人都知道樱木谷选手的自由滑是优势,她很擅长在自由滑中反超获胜。” 是吗?围观群众又吃了一惊,他们并不清楚这位日本新生代选手长于自由滑,毕竟青少组比赛的关注度远不如成年组。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外国记者说,“既然有这个机会,最近听说你交了一位女朋友,”周围人都笑了,外国记者也颇不好意思,“好吧,我们都想知道,传闻是真的吗?” 若不是听到这老外记者提问,沉浸在比赛氛围中的吴妤几乎要把场外“绯闻”给忘干净了。 “当然不是真的,”她无所谓地说,“那是我的一位朋友,仅此而已。” 这就叫顺便辟个谣,辟得比较随意,听的人也很难相信。 毕竟在许多男女绯闻中,“是个朋友”的说辞信用几乎为零,不久之后又会爆出来“谢谢大家我们已经在一起了”。 对于同性绯闻来说,“是个朋友”听上去虽然更合情理,但该不信的还是不信。 说到底,当一个谣言出现时,人们对它选择相信或不信的情感倾向,有时候比谣言背后的事实真相更重要。 对不同事件对不同人群来说,可能会有“动听的谣言”与“可恶的谣言”之分,在听到辟谣的言辞时,感情上也会有“原来真相大白”和“辟谣真的可信吗”之类的区别对待。 提问的外国记者似乎也不太相信女女传闻,所以听见吴妤这么说后,他非常惊讶:“谢谢你的坦率,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辛苦了,你今天的表现非常完美,明天的自由滑加油。” 周围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自发地鼓起了掌。 吴妤:“樱木谷选手也过来了,你需要采访她吗?” 外国记者:“不,我不想采访日本选手,他们的英语太考验我的听力了,我想还是等到有翻译的记者会……” 吴妤本想说我可以为你们翻译,想想还是算了。一会儿会说英语,一会儿又会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