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单冠军对照组[花滑]_第13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页 (第2/2页)

,发现了一些规律。

    裁判们也不是不抓错刃之类的,但只是对着特定的人群抓。

    有些习惯性被抓的,总需要特别小心。还有的选手从来不被抓,往往被轻轻放过,只偶尔标上一两个表示轻微的符号。

    冰迷说是部分选手的国籍优势和裁判的眼瞎偏好,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不公平的风向体现得特别明显,而且不仅仅体现在女单项目上。

    所以想要获得卓越的表演分,让自己成为被裁判会“轻轻放过”的那类选手十分重要。本周期内,在国际滑联的风向引导下,能长期保持稳定性发挥的选手更容易获得虚高的PCS。

    或许可以这样说,哪怕技术不规范,只要能够长期稳定表现,给观众“美的体验”,那即使有存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有粉丝,那更妙了,粉丝会全方位洗地这是全新的流派。

    但如果技术有问题,又是个抽货,那就是场场被抓没商量,若想不被抓,只有苦兮兮地去改刃,对抗强大的习惯,走一条辛苦的弯路以便回到正途。

    这样的风气看似有很多捷径可走,但说千道万,如果能保证自己的技术没有问题,那裁判想抓也抓不着。

    然而,这样的大道理谁都知道,能练出来规范的跳跃、清晰的用刃谁不愿意呢?只是规范的动作意味着更高的难度,更不容易完成,到头来损害节目的完整性,照样被裁判嗤之以鼻。

    比如亲亲原主就是这样。她的跳跃是里某人教的,规范性上毫无问题,但一到比赛场上就疯狂抽风。只要是和席大女主共同出场,就会受到莫名之力遭遇失败,当然,如果不能以不可抗力来解释,就是曾经心理素质不错的选手变成了心理素质暴烂的代表性人物。

    至于后期,伤病累积下/体力跟不上,更加有心无力了。

    此外,吴妤还给裁判做记录,分析每个裁判的打分倾向,给他们制作表格分门别类。

    这就叫知己知彼嘛。

    在备战法国站的最后一周里,吴妤加大了体能训练的强度,除了每天早上的跑山增加到10公里外,还增加了器械训练以增强力量。

    原则上,吴妤不算一个热爱健身的人士,但如今沉迷训练,几乎成了个竞技狂热分子,只要是能帮助在比赛中进步的训练她都乐于做。

    米国站自由滑后半段喘成风箱的经历使她记忆犹新,所以这一阶段增强体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冰上练习。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合乐练习。

    在通过一些科技辅助手段后,吴妤的跳跃精确性获得了大幅的提升,虽然体能上的进步短期内不那么明显,但通过一次次完整的合乐练习,她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在节目的各个阶段的体力消耗情况如何,以提前适应。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