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北方丧乱 (第1/5页)
第三节 北方丧乱 自道武至大武之世,人民之叛魏者甚多,已见第八章第五节。此等叛乱,至孝文、宣武之朝,迄仍不绝。(孝文大和五年,即齐高帝建元三年,沙门法秀谋反,伏诛。十三年,即齐武帝永明七年,兖州人王伯恭聚众劳山,自称齐王,东莱镇将孔伯孙讨斩之。十四年,即齐永明八年,沙门司马御惠自言圣王,谋破平原郡,禽获伏诛。二十一年,即齐明帝建武四年,先是定州人王金钩讹言,自称应王,州郡捕斩之。二十三年,即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幽州人王惠定聚众反,自称明法皇帝,刺史李肃捕斩之。宣武景明元年,即齐永元二年,齐州人柳世明聚众反,齐、兖二州讨平之。正始二年,即梁武帝天监五年,秦州人王智等聚众,自号王公,寻推秦州主簿吕苟儿为主。二月,诏右卫将军元丽等讨,七月,降之,秦、泾二州平。案时反于泾州者为屠谷陈瞻,苟儿则羌也,见《杨椿传》。正始四年,即梁天监六年,夏州长史曹明谋反,伏诛。永平二年,即梁天监八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诏华州刺史奚康生讨之。三年,即梁天监九年,秦州沙门刘光秀谋反,州郡捕斩之。秦州陇西羌杀镇将赵儁反,州军讨平之。四年,即梁天监十年,汾州刘龙驹聚众反,诏谏议大夫薛和讨之。延昌三年,即梁天监十三年,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州郡捕斩之。四年,即梁天监十四年,沙门法庆聚众反于冀州,杀阜城令,自称大乘,元遥破斩之。明帝熙平二年,即梁天监十六年,余贼复相聚攻瀛州,刺史宇文福讨平之。神龟元年,即梁天监十七年,秦州羌、东益州南秦州氐皆反。河州人却铁忽聚众反,自称水池王。后诣行台源子恭降。正光二年,即梁普通二年,东益、南秦州氐反,河间王琛讨之,失利。至五年,即梁普通五年,而破六汗拔陵反,时局不可收拾矣。魏兖州,初治滑台,见第六章第五节。后移瑕丘,见第九章第五节。是称东兖,而滑台称为西兖。大和中,又于涡阳置兖州,是为南兖。涡阳,见第十一章第三节。劳山,在今山东即墨县东南。东莱镇,后改为光州,今山东掖县。平原郡,后魏治聊城,在今山东平原县南。定州,见第十一章第二节。幽州见第十二章第一节。齐州,治历城,今山东历城县。秦州,见第十一章第三节。泾州,见第十一章第四节。夏州,治岩绿,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华州,见第二节。陇西,见第二章第二节。汾州,治蒲子,在今山西隰县东北。冀州,见第十一章第四节。阜城,汉县,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瀛州、东益州,皆见第十一章第四节。南秦州,治骆谷,在今甘肃成县西南。河州,今甘肃导河县。)《魏书·良吏传》云:“魏初,拥节分符,多出丰、沛,政术治风,未能咸允。虽动诒大戮,而贪虐未悛。亦由网漏吞舟,时挂一目。高祖肃明纲纪,赏罚必信,肇革旧轨。时多奉法。世宗优游而治,宽政遂往。大和之风,颇以陵替。肃宗驭运,天下淆然。其于移风革俗之美,浮虎还珠之政,九州百郡,无所闻焉。”然则魏之吏治,实以孝文之时为最整敕,然据《本纪》所载:则大和十二年,(齐永明六年。)梁州刺史临淮王提,(魏梁州,初治仇池,夏侯道迁降魏,乃移治南郑。提,大武子临淮王谭之子。)坐贪纵配北镇。(见第八章第三节。)十三年,(齐永明七年。)夏州刺史章武王彬,又以贪财削封。(彬,景穆子章武王大洛之子。)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并坐臧贿,免为庶人。(天赐、桢,皆景穆子。)十五年,(齐永明九年。)济阴王郁,以贪残赐死。(郁,景穆子济阴王小新成之子。)此等皆系亲贵,获罪较难,而终不免于获罪,可见其贪残之甚;抑此等皆系亲贵,故其获罪得以备书于史,俾后人有所考见,此外地位较微,为史所不载者,盖不知凡几矣,又可见其贪残者之多也。大和七年,齐永明元年。二月,诏曰:“朕每思知百姓疾苦,以增修宽政,故具问守宰苛虐之状于州郡使者。今秀、孝、计掾,对多不实,甚乖朕虚求之意。宜案以大辟,明罔上必诛。然情犹未忍,可恕罪听归。申下天下,使知复犯无恕。”以死罪胁秀、孝、计掾,举发州郡罪状,可谓闻所未闻。明年,(齐永明二年。)正月,诏陇西公琛、尚书陆叡为东西二道大使,褒善罚恶。是岁,始颁官禄。禄行之后,臧满一匹者死。虏何爱于中国人?观其用法之严,而知其吏治之恶矣。 州郡如此,镇将尤甚。魏旧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官氏志》。)其后则内地亦置之。(肃宗正光五年改镇为州诏曰:“大祖道武皇帝,应期拨乱,大造区夏;世祖大武皇帝,纂戎丕绪,光阐王业;躬率六师,扫清逋秽。诸州镇城人,本充牙爪,服勤征旅。契阔行间,备尝劳剧。逮显祖献文皇帝,自北被南,淮、海思又。便差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