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_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第1/5页)

    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因宋文帝的年号为元嘉,故这场大规模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又因为此战中,拓跋焘兵临长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战。北伐失败后,北强南弱的态势更加明显。

    元嘉二十七年,七月,宋文帝大举北伐。命王玄谟率沈庆之、申坦前驱入河,青、冀二州刺史萧斌为之统帅。臧质勒东宫禁兵,统王方回、刘康祖、梁坦径造许、洛。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骏,豫州刺史南平王铄,东西齐举。大尉江夏王义恭,出次彭城,为众军节度。又诏梁、南、北秦三州刺史刘秀之统杨文德及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弘宗,震荡汧、陇。萧思话部枝坦、刘德愿由武关。(见第三章第三节。)玄谟取碻磝。进攻滑台,积旬不克。(碻磝、滑台,皆见第六章第五节。)九月,魏大武自将南下。十月,渡河。时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垣护之驰书劝其急攻,(护之时为钟离大守,随玄谟入河。)不从,遽奔退。麾下散亡略尽。护之时以百舸据石济,(古棘津,见第四章第二节。)魏军悉牵玄谟水军大艚,连以铁锁三重,断河以绝其还路。河水迅急,护之中流而下,每至铁锁,以长柯斧断之,惟失一舸,留戍麋沟。(城名。)沈庆之与萧斌留碻磝。斌遣庆之率五千人往救。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斌固遣之,而玄谟已退。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固碻磝。庆之固争,乃退还历城。(见第四节。)玄谟自以退败,求戍碻磝。江夏王以为不可守,召令还。(二十八年正月,亦至历城。)魏大武自碻磝而南。永昌王仁(《宋书》作库仁真)。发关西兵趋汝、颍,高凉王那(《宋书》作高渠王阿斗埿)。自青州道并南出。诸镇悉敛民保城。十一月,大武至邹山。(见第四章第二节。)戍主崔邪利败役。虏众进趋彭城。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历城众少而食多。沈庆之欲以车营为函箱,陈精兵为外翼,奉二王直趋历城。义恭长史何勖欲席卷奔郁洲,(见第七章第二节。)自海道还都。骏长史张畅言:“食虽少,旦夕未至窘乏。一摇动,则奔溃不可止矣。”骏然之,义恭乃止。南平王铄遣兵克长社、(见第七章第六节。)大、小索。(大索城,今河南荥阳县。小索城在其北。)时铄遣刘康祖继进,而文帝命其速返。虏众八万,与之相及于尉武。(亭名,在安徽寿县西。)康祖众仅八千,大战一日夜,杀虏填积。康祖中矢死,军遂败,自免者裁数十人。虏焚马头、钟离,(马头,宋郡,今安徽怀远县东南。钟离,见第四节。)进胁寿阳。铄保城固守。虏遂过寿阳而东。其向青州之兵攻东阳。见第四节。文帝遣申恬往援之,萧斌又遣解荣之与垣护之往援,与齐郡大守庞秀之保城。虏遂东略清河,从东安、东莞出下邳。(清河,见第五章第三节。东安,汉县,在今山东沂水县东。东莞,汉县,即今沂水县治。下邳,见第三章第四节。)下邳大守垣阆,亦仅能闭城拒守而已。大武自彭城南出。十二月,于盱眙渡淮。(盱眙,见第三章第九节。)文帝遣臧质率万人往救。至盱眙,大武已过淮。其所属胡崇、臧澄之、毛熙祚并战殁。质众亦奔散,以七百人入盱眙,与大守沈璞共守。大武留数千人守盱眙,自率大众南向。其中书郎鲁秀出广陵,(见第三章第九节。)高凉王出山阳,(见第五章第六节。)永昌王出横江,(见第三章第九节。)所过莫不残害。大武至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发民室屋,及伐蒹苇,于滁口造箄筏,声欲渡江。文帝大具水军,为防御之备。自釆石至于暨阳,(采石,见第三章第九节。暨阳,晋县,在今江苏江阴县东。)船舰盖江,旌甲星烛。大武使饷文帝橐驼名马,求和请昏。上遣田奇饷以珍馐异味。大武以孙儿示奇,曰:“至此非惟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缘。若能酬酢,自今不复相犯秋豪。”又求嫁女与武陵王骏。(见《宋书·索虏传》。)《魏书·世祖纪》言:宋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亲,大武以师婚非礼,许和而不许婚,此非实录。魏此时虽战胜,其视中原,尚如天上。姚兴嫁女与明元,明元以后礼纳之,况于天朝乎?《宋书·江湛传》云:文帝大举北伐,举朝以为不可,惟湛赞成之。虏遣使求婚,上召大子劭以下集议。众并谓宜许。湛曰:“戎狄无信,许之无益。”劭怒,谓湛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