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241) (第2/3页)
:瑢儿看人准,他既然对欢儿要求高,就意味着欢儿能够达到他的要求。 萧霁听后笑了笑,随着欢儿长大,他的确越来越因为这个儿子骄傲,大概是因为家庭环境不错,外加接受教育全面的原因,他实在是有诸位长辈之长而无长辈之短。 虽然萧子瑢觉得萧准的神经有些敏感,但在萧铉跟萧霁看来,欢儿已经很坚强了! 实际上哪怕萧准对监国一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他做的其实真的很好。 到了长安之后,长安那边的政务运转立刻组建了起来,连同北地的政务运转都变高效了许多。 而且他懂得真的不少,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都有底子。 一开始他还会请教长辈,等顺手之后就被勒令除非重大事情,其余事情自己做决定。 他也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待,或许青涩,但处理的事情比一些废物基层官员强多了。 因为萧准监国的事情,萧子瑢甚至特地延缓了迁都的时间,为的就是给他多一点时间练手。 而且太仓促搬进长安城的话,可能一些配套设施还不完全,容易影响大家生活质量。 他原本以为等到长安城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城市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结果没想到,一年的时间萧准就把那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萧子瑢一算时间,搬过去正好可以赶上过年,虽然推迟了一年,但也还是一样的嘛。 于是皇帝一声令下,迁都的车轮滚滚驶向长安。 第351章 【二更】351 迁都的过程实际上也正是一次巡游的过程,从南到北这一路可以逐渐看到这些年的变化。 萧铉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一路过来便能看到许多城镇贸易往来不绝。 而等行到长江边上的时候,他都忍不住站起来看着宽阔的江水。 萧子瑢站在他身边说道:现在正好是枯水期,如果是丰水期的话应该更波澜壮阔一些。 枯水期的河道变窄,不过两边依稀能够看到江水流过的痕迹。 萧铉感慨说道:十年之前想要长江还是天堑,若想渡江必须行船。 然而如今桥梁已经横跨于其上,气势磅礴,只是看一眼都让萧铉都忍不住心生敬畏之情,他从来没有想过人力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实际上能够在长江上建桥肯定也不是人力的结果,而且也耗时了很久,像是汛期肯定不能建,只能在水流平缓的枯水期修工程。 但无论如何是修好了,乃至于中原跟南边的交通往来便利之后商贸也跟着发展了起来。 萧子瑢有些骄傲说道:这算什么,等以后还修铁轨呢,到时候有了火车,来往更方便,若是叔父想建康了就回来,方便的很。 让萧子瑢这么一说,萧铉因为离开故土的惆怅也减少了不少。 不过渡过长江之后,眼前的风貌就显得让人有些不适应。 冬天的北地因为树木枯黄的缘故显得有些萧条,有人烟的地方感觉还好,没有人烟的地方就会让人心生荒凉。 一路行来能发现北地虽然看上去不如南边商贸繁华,但城镇建设也还不错,并且比起南边的精巧,北边的建筑古朴大气一些,别有一分风味。 这一次搬迁过来的人除了萧雪行跟萧子瑢基本上都没见识过北边的情况,所以一个个显得比较兴奋。 随着距离长安越来越近,大家身上的衣服也越来越厚,等到了长安的时候,萧子瑢已经穿上了白狐裘。 幸好他提早想到了这些,给大家都准备上了。 萧铉跟萧霁两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北地的寒风,每次想要下车去溜达一下都会被寒风给吹回来。 而且北边的干燥也让很多人都不适应。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萧子瑢的先见之明了,他早就让人准备了各中润喉清肺的东西,煤炉油炉都带了不少,车上暖风常开,因为车足够宽敞的缘故,皇帝一家压根都不需要再安营扎寨。 这时候就体现出走得慢的好处,能够让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等到了长安的时候,大家已经勉强适应了北边的气候。 其实在路上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想回去,迁都什么的其实也没那么有必要,甚至有老大臣都开始想些奏疏劝劝皇帝了。 毕竟他们实在是没看出北地有什么好的,论文化论经济都不如南边,何必迁过来? 然而这些念头在看到长安城墙的时候就被打消了。 那应该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城墙了。 萧铉远远看去的时候只觉得城墙下站着的人被衬托的仿佛是蚂蚁一般。 萧呈坐在父亲身边小嘴长得大大的,半晌才感叹说道:这墙好高啊。 他转头看向萧子瑢问道:皇叔,这城墙起码有五六丈高了吧? 萧子瑢微微一笑:猜少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