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13节 (第3/3页)
崔氏在换种时把崔教授传授的耕种方法也传了出去,并且表示耕种“福种”的农人明年可以自由跟别人换种,这样能更快扩大推广范围。 一时之间崔氏“仁善”的名声在清河乃至桐州达到了新高度,百姓原本对世家的畏惧,都添上了几分真心的敬意。 崔氏耕种发现了“福种”这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清河郡郡守亲自来拜访崔教授,话里话外都是要上报朝廷给崔氏请功。 当然了这也是算他的政绩,可惜崔氏名望地位都不是他摆布的,不然可操作空间更大。 崔氏大祖房都挺满意,年前损失的名声不但回来了,还更胜一层,得到升官的族人也算是增强了族里的政治力量。 崔教授对于“请功”压根不在意,如果可能他甚至都只想悄咪咪推广,但这个年代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说法,所以郡守要上报他也乐得省事儿。 崔氏小麦“福种”亩产达到二百斤,这在长安的政治圈儿引起了一小波轰动。 长安的大多数权贵们对于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其实是不清楚的,他们惊奇的是崔清这老小子真回家种地了?还种出来了名堂? 而另一部分了解民生的例如长公主和皇帝陛下,他们考量的就多了。 长公主更加惋惜没有把崔氏握在手里,这件事对提高她的“民意”支持度有着大大的好处,而皇帝除了高兴,更多是庆幸这事儿没便宜他小姑姑。 最近太子参政,朝堂里出现了更多派系,外戚们看皇帝太软弱,有一部分开始投靠外来的“皇帝”了。 崔氏送到长安的三千斤“福种”怎么安排,很多人的意见不同,最后长公主拍板都交给皇庄的农人,等明年收获更多再向各地推广。 另外一件事就是,进献“福种”这种事应该赏赐的,但人家崔清提前说了,他一门心思种地读书,不接受加官进爵。 最后经过运作下来,崔氏得到了个“耕读传家”的楼牌,外加崔氏几个地方官儿升了一级。 对于这些虚名崔教授虽然不怎么在意,但这对于推广他的种子确实有帮助,等过几年循序渐进的“提高产量”,他的“神农六号”也许就能在整个北方推广了。 时知帮着收完小麦后就没在管换种的事,夏天的那批花提炼的精油质量比春天要好,时知囤了起来,打算进行“饥饿营销”,过几年这花都可能收不上来多少了。 到了秋天油料作物收上来了,时知让人用产出的次等品精油混合着做出了精油香皂,这批香皂特意做成了十二花卉的形状,孩童巴掌大小,看着就漂亮。 第21章 .选址时知让工匠仿制香粉胭脂盒的…… 时知让工匠仿制香粉胭脂盒的样式做出一批肥皂盒,香皂就放在里面,再用纸盒包了。 花期过了后,精油作坊就只生产香皂了,争取在深秋就能做完订单的数量送去江南。 至于为什么不送去长安卖,路途太远不说还打眼,目前为止还没人知道精油是出自清河郡,那些商人都是当舶来品卖的。 香皂制作和玻璃上色教上手后,时知就让工人自己研究,她也不是专业的,基本原理教会了得让他们去钻研。 玻璃着色和瓷器着色有想通之处,又比瓷器还好控制一点,窑匠在琢磨了一小段时间后,就把时知设计的玻璃茶具做出来了。 这两套玻璃茶具烧出来没几天就送去了江南的拍卖行,让江南的商人炒出了天价,听说这两套最终都进了长安贵人的家里。 后来时知对账时看到收入,决定明年再弄四套出来,就弄个“春夏秋冬”四景,手底下人一年的伙食费就出来了。 入秋不久后,白雀带着一批孩子回来了,人不多就十几个,但时知稍微看了一眼那十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是六七岁的模样,其实女孩子占了一半儿,只能说白雀费心了。 白雀挑人挑剔的很:“都是孤儿,这大半年选人的标准聪明伶俐是基本的,他们品性也都过得去,还有两个孩子筋骨非常好,很适合习武。” 时知觉得自己还是低估自己这个暗探头子了,找回来的孩子超出她预期太多。 “先放在我名下的庄子里,教他们认字,观察合格了再说。”她合适的地方还没找好呢! 最近太忙了,小麦、精油、香皂、玻璃外加碉堡的事都让时知分身乏术,她实在抽不出精力去安排人找合适的地点。 白雀听到小主子的烦忧,忍不住道:“崔氏在桐州北部有一片山林,属下幼时跟着上一任白雀去过那,有一个半山腰处有个地方地势奇特,普通人根本找不到那里,属下有段时间就是在那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