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_第四章 取舍(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取舍(3) (第1/2页)

    才跑出的西城墙阴影范围,宇文士及就看到对面有一匹战马匆匆忙忙的向自己冲来。马背上的人正是张秀,看见宇文士及,他连礼也顾不上行,趴在马鞍上气喘吁吁地喊道:“宇,宇文大人,将军请你赶紧,赶紧带人增援城,城东,敌军,敌军,杀,就要杀进来了!”

    “啊!”宇文士及惊得身体晃了晃,差点儿没从马背上栽下去。“李将军呢?”他用马鞭指着张秀大声追问,“李将军在哪?他还说了什么?”

    “李,李将军已经带着亲兵去,去堵城门了,让,让我来求援,快,快,慢了就来不及了!”张秀抹了一把汗,边喊,边拨转马头。

    西城外又传来剧烈的喊杀声,敌军开始了第三次强攻。宇文士及顾不上回头,跟在张秀马后直向城中心冲。县衙附近,还集结着一千多名雄武营弟兄。那是他和李旭留在备用的最后家底。除了无法亲自赶回来调兵的李旭外,只有他这个监军有权差遣这波兵马。

    “我怎么这么笨啊,连这么明显得声东击西计谋都没看出来!”宇文士及一边疯狂地纵马狂奔,一边懊悔地想。昨日分配防守任务,李安远主动请缨,拿下了任务最艰巨的西城防卫工作。诸位核心将领中实战能力最差的长史赵子铭,被宇文士及和李旭安排在了东城。大伙都认为李密着急夺粮,决不会舍近求远,不攻城西而攻城东。谁料到反贼李密最擅长玩的就是阴谋,他今天下午这手声“西”击“东”,不但成功吸引了城中防守者的主意力,并且恰巧打中了黎阳城的防御薄弱点。

    宇文士及知道自己过于轻视了李密,此人既然能撺掇着杨玄感造反,手中肯定不止下午所表现出来的那点儿实力。而如果不是旭子反应得快,恐怕黎阳城现在已经落入敌手。急中生乱,宇文士及就打算从南北两门就近抽调人马,刚把这个命令吩咐给自己的家将,跑在前面的张秀然又回过头来,大声喊道:“李,李将军命令你只带预备兵马。不得从其他城墙向下撤军!”

    “知道,你赶快去保护李将军!”宇文士及用非常不耐烦地语气回答。张秀在话中用了命令一词,让他感到非常刺耳。无论按大隋军规还是眼下官职,作为主将的李旭都没资格向宇文士及这个监军发号施令。但眼下顾不得争这些虚礼,守城要紧。一旦东城门被敌军攻破,大伙就面临战败,什么主将,监军,落到李密手里都难逃一劫。

    李旭的判断有道理,叛军之中有用兵的高手。如果出现在东城外的兵马也是佯功,敌军的重点放在南门或北门附近,撤下来的兵马可就再也派不回去了。想到这,宇文士及皱了皱眉,收回从南北两门调兵的乱命,径直冲向县衙。好在此刻城中百姓都被李旭严令关在家里头了,否则他真难在长街上跑这么快。战马距离衙门口尚有数百步距离,就看到一千多名作为预备队的雄武营弟兄已经列队站在了长街上。

    “队伍已经集结完毕,请监军大人下命令!”明法参军秦纲看见宇文士及的身影,迎上前,大声汇报。

    “弟兄们,跟我来!”宇文士及手指城东,冲着袍泽们大喊。“增援李将军!”

    “增援李将军!”一千多名弟兄齐声呐喊,迈动脚步,跟在宇文士及的战马后向东门方向狂奔。

    从辽东到黎阳,处事公证,待人厚道,每战必身先士卒的雄武郎将李旭早已成为大伙的主心骨。即便宇文士及不赶来,弟兄们也要冒着被军律惩罚的危险去救援郎将大人。郎将大人在疆场上不肯丢下一个袍泽,大伙在关键时候自然也不能背弃他。

    与西城外那半真半假的战斗相比,东城门附近传来的呐喊声格外萧杀。离城门越近,喊杀声越强烈,伴着嘈杂的兵器撞击声和羽箭破空声,一阵阵令人头皮发麻。当宇文士及终于带着人冲到城门口的时候,透过重重人墙,他已经能看见敌军的铠甲。

    叛军不知道采用了什么方法,居然在顷刻之间攻破了瓮城和主城两道城门。眼下,大股的叛军正潮水一般从城门口涌进来,而雄武郎将李旭正带着自己的几百兵卒,分三个方向堵在城门附近的街道上。(注2)

    令宇文士及感到欣慰的是,那个平时最喜欢一个人冲在前头的楞小子这回终于有了几分主将的模样,没有亲自提刀与人对劈,而是理智地坐镇在距离城门六十步左右的地方担任指挥。只是在调度兵马的时候,楞小子也没忘了杀敌。只见他手持一张步弓,搭箭而立。站在他身边的亲兵队正周大牛,抱着半壶羽箭,正随时准备向将军手里递箭。

    “啊!”有名叛军将领惨呼一声,被李旭发出的冷箭射倒。敌军的攻势停滞了一下,守城的官军立刻奋力前冲。砍翻数名因将领惨死而分神的叛军士卒,将防线向前推了四、五步。很快,又有一面新的叛军将旗在城门洞下竖起,恢复了士气的叛军士卒呐喊着,再度将守城的官军从城门附近逼退。

    这伙叛军的装备和战斗力简直和西城外担任佯攻的那些家伙有天壤之别。他们每个人右手中用的都是清一色的大隋横刀,左手中提的则是以厚重坚实著称的大隋步盾,身上的头盔是开皇年间制造的镔铁盔,就连皮甲也是经过多层牛皮加厚的大隋军铠。武器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