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4章 番外一 (第3/3页)
查封周府,清查任何的可疑线索。” 尽管不诛连,但一些事情还是要弄清楚。 这件事,由赵晗主理,赵晗带着人,迅速围了周府,抄家,清查一切。 周应秋的自杀以及周府被查,迅速震动了整个京城,不少人惶恐,争先自首。 其中一个是吏部郎中黄少怜,他给赵晗递送了一份名单,是这些年周应秋暗中照拂的人,名单里赫然有傅昌宗的亲族,包括的一个族弟,三个族孙。 这些人被安排进了政院,在政院的大考,也就是科举中,被‘酌情’加分,得以入仕,平步青云! 这里面涉及到卖官鬻爵,权臣勾结,私相授受。 这份名单并没有瞒住,迅速在朝野间传播,甚至还上了朝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道多大声音,要求彻查傅昌宗! 起初内阁,乾清宫等并没有在意,没有什么反应,但随后激起的浪潮越来越大,一些封疆大吏,比如陕西巡抚郑酬庸,山东巡抚冯江峰等相继上书,言称‘防微杜渐,不当有川,国社在前,亲疏在后’云云。 随着他们的开口,更多的弹劾奏本涌入内阁,司礼监。 不过三天,甚至致仕、离开皇宫很久的曹化淳都给朱栩写信,言称‘人言可畏,玷污圣德’。 最后,张太后都与朱栩说“再不让你舅舅走,你想保都不保不住。” 景正十三年,九月十六,傅昌宗上书辞官,接受调查。 朱栩三拒,但傅昌宗辞官坚决,辞去内阁等一切职务,回府接受内阁的调查。 不足半个月,帝党两大领袖,一个自杀,一个辞官,震动了整个大明朝野,无数人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又过三天,内阁右次辅,大元帅府元帅,秦良玉病故,乾清宫下旨,罢朝十日,全国哀悼三日,以示对老将军逝世的哀思。 与此同时,大元帅府副元帅曹文诏顺位晋升为大元帅府元帅,不入阁。 两天后,九月二十一,内阁排名第三的阁臣,督政院院正,靖王以年老体衰为由,上疏辞官,乾清宫慰留不得,只能放他离去,信王世子朱慈烺继任督政院院正,不再兼任内阁阁臣。 九月二十五,内阁东阁大学士赵晗被查出与傅昌宗,周应秋卖官鬻爵,徇私舞弊一案有牵连,被迫辞官。 二十七日,旨意下,五部尚书,李邦华,张国维,吕大器,周霖炯等顺位入阁,方孔炤晋升为左次辅,兼任议会议长。 短短不在一个月,内阁,帅府大变,震惊的大明朝野说不出话来。 别说当今以来,即便是整个大明朝都没有如此激烈的人事变动,让所有揪心,盯着朝廷一举一动。 三十日,来自代州的一行人,突兀的出现在大明门门口,举着一份份血书,跪地高呼。 代州,孙传庭的老家,这份血书,字字都是对孙传庭的讨伐,指责他欺凌宗亲,强买强卖宗里土地,不敬父母无视祖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孙传庭当日便入宫,递上乞骸书,请求辞官归里。 朱栩再三挽留,孙传庭去意已决,挽留不得。 十月十一,乾清宫下旨,赐孙传庭太子太傅衔,一等勇国公,世袭三世,永业田一千二百亩,并由太子亲自护送回乡。 朱栩的一连串旨意,几乎每个半个时辰就一道,足足二十多道,由此可见乾清宫对孙传庭的重视以及保护之意。 还没有掀起的弹劾孙传庭大潮,就被朱栩压了下去。 景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景正朝第二任首辅,任职七年的孙传庭,辞官回乡,由太子亲率两千禁卫,鸣锣开道,荣归故里。 沿路出现了极其奇怪的场景,当官相迎送的寥寥无几,反而是百姓们夹道欢迎,绵延几十里,高呼‘圣人’,连日不绝。 而一个月前还是内阁最末的方孔炤,一跃成为内阁首辅。 他的第一道改革,就是对内阁进行拆分,比如督政院,大理寺,帅府都从内阁独立出去,与内阁一样,隶属于议会,成为一种‘平级’机构。 景正十三年,最后的三个月,大明高层天翻地覆,内阁五部几乎完全替换! 天下为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