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旧事_第18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6页 (第1/2页)

    三人进了开州府,总不好在大街上牵着马车逛荡。把马车寄存到车行,这才到街上去寻找粮食铺子。

    开州府多泉。光是城里就有十处大泉眼,那小泉眼儿更是数不胜数。所以才有白泉之都的称号。

    因为水量丰沛,这里产的好稻米。其余粮食更是富足。是北地难得的鱼米之乡。但也仅限于开州府周边而已。再往北到临州、西川地界,那就是草木不生的盐碱地。百姓吃的水都是又苦又涩的。过了西川到定州府,海河、滹沱河等大河汇集,就又是一片汪洋水泽。多的是水上人家。再扯就远了。咱回头说程灵慧一行三人。

    因为这两年干旱,到开州府买粮食的就比往日的人多。以前也没个物价局什么的平抑物价。什么东西好卖自然就涨价。程灵慧三人到了开州府一问,原本五文一斗的白米已经长成十文。这地方的人们不种小麦,所以麦子也不便宜。

    都是往嘴里吃的东西,米涨价了,那些别的五谷杂粮也跟着涨。更别说这开州府主产的就是稻米,别的东西都是稀缺物。五谷杂粮,啥都不便宜。

    要是一开始三人就直接到了开州府,没往瓷窑口拐那一遭。这两个年纪大些的同乡不见得会痛快听程灵慧的话。现在,俩人就是唯程灵慧马首是瞻。程灵慧说什么就是什么。

    程灵慧算了一笔帐。今年不光沙溪县受旱。整个南直隶,连同和南直隶搭界的某南情况都不乐观。要去别处卖粮,价钱上或许会便宜,但来往奔波,路上的消耗却是个大头。不划算。于是就决定在开州府卖。

    粮食涨价,一百三十多两银子只能买原来计划中一半的米粮。程灵慧也不敢太托大,一面让其中一个同乡回村里报信,顺便带马车来,一边和另一个同乡寻找合适的粮食铺子。

    开州府各种商铺云集,那粮食铺子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程灵慧二人一边走,一边观察,忽然一个招牌映入眼帘——耿记。

    程灵慧心头一动,转念又摇头,怪自己大惊小怪。天底下姓耿的多了。

    那耿记粮铺门帘很小,在一众宣扬开阔的铺面之中很不起眼。程灵慧看上它旁边的一家粮行,抬腿走了进去。

    程灵慧贩过瓷器、铁器、金银首饰、绸缎毛皮,甚至贩过私盐,但就是没买卖过粮食。她也不懂行,走进去就挨着盛放粮食的粮方看。

    那小伙计急忙就过来招呼。程灵慧看了一会儿,见这家店人来人往,那些个伙计待人接物很是和气。给的称头儿也公道。就说道:“不知你家掌柜的可在?”

    伙计一指柜台后面:“那不是。”

    程灵慧抬眼望去,那柜台很高,后面隐约露出一个人的头顶。

    她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