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节 (第1/3页)
等到午初时,云间书院的学子们下了学,陆陆续续经过谷阳桥头,纷纷进到闲云亭里,坐下来喝酸梅汤,吃茶果。有那眼神好的,看见一排青竹竹筒整齐地码在两张条椅支着的案板上,忍不住问:“里头盛的是什么?” 汤伯见有人问起,方才细细地介绍起来:“这是新做的一款小吃,名叫‘心太软’。” 话音才落,亭子里的学子们便此起彼伏的笑开来,“汤叟这小吃的名字,起得倒很别致。” “如何‘心太软’呢?”有学子好奇地问。 汤伯取过一个竹筒里,取下上头的盖子,展示给众人看,“乃是以糯米釀在红枣里,用冰糖水煨熟了,又用井水湃过的,公子可以尝尝看。因为做起来极麻烦,所以小老儿今日也只有十筒之数,一筒两百文。” 一众学子们一听,这么新奇的小吃,只得十筒,更是想尝个新鲜。这个要一筒,那个要两筒,不过一转身的功夫,十筒心太软便都卖了出去。学子们拿汤伯附赠的细竹签叉着糯米釀红枣,吃将起来。 “果然清甜软糯,入口即化。” “哎呀,王兄,你抢我的吃作甚?” “别这么小气,为兄下手太慢,没买着,给为兄吃两个算什么?” “确实不负‘心太软’之名啊!” 汤伯看了微笑起来。 果然小姐说得对。 倘使他一开始便迫不及待地推销这心太软,人道是什么卖不动的点心吃食呢。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若是无人问津,宁可一筒也不卖,统统带回去,自家吃了,也不自降身价。 等到有客人问起来,这才向客人介绍这新做的小吃,配一个别致的名字,且只得有限的数量,足教这些镇日苦读的文人学子们好奇心大起,进而一试的了。 所谓“奇货可居”,大抵如此。 等方稚桐上了谷阳桥,身边走过两个才从闲云亭中出来的学子,他耳中正好飘进两句“心太软……甚美味……明日也要来吃”云云。 方稚桐心间一动,加快脚步,下了桥,来在闲云亭前。 果然看见朝思暮想的身影,在茶摊里忙碌着。 方稚桐站定了脚步,嘴唇边上不由自主地浮起一抹微笑。 几日不见,她仿佛比印象中,又长高了些。她穿一件半新的蜜合色交领襦衣,襟口用浅浅的绿色丝线绣着一圈苜蓿,连绵如同一片清新的绿茵,使人看了都觉着舒爽。下着一条浅淡如水的绿色马面裙,裙脚绣着一圈浅褐色缠枝莲纹的底襕。往常梳的丱发,今日也改做大户人家丫鬟常梳的双平髻,露出清秀的眉眼五官来,显得一张本就小巧的脸庞更是只得巴掌般大。 奉墨在一旁看见少爷露出这种痴痴的表情来,又望了一眼在茶摊里忙碌着的亦珍,只觉得少爷这是着了魔了。在家里简单用过午饭,他便禀过夫人,说是出门找霍公子查公子到谢公子家看书,其实不过是到桥下来看一眼卖酸梅汤的小娘子的借口罢了。 奉墨在心里不断祈祷,他的嘴巴一定要管得死死的,万万不能叫府里任何人知道了,否则老爷夫人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 方稚桐进了闲云亭,在靠河的一侧坐下,示意奉墨去买酸梅汤来。 奉墨点了两盏酸梅汤并一个四色茶果拼盘,过不多久,亦珍端着托盘,将酸梅汤与茶果送进凉亭中。 方稚桐觑了她两眼,见她面上白嫩一片,并不见红肿痕迹,只是仍不放心,淡淡问:“脸上可还疼么?” 亦珍正将托盘上的碗盏果盘往亭中的茶几上放,听他这样倏忽一问,蓦地抬起头来,眼里有恍然大悟的颜色流转。 “多谢关心,已无大碍。”说完执了空托盘打算往亭外走。 方稚桐见亦珍要走,有心想多说几句,一时寻不着话题,脱口问:“适才听人说叫‘心太软’的吃食,也来一份罢。” 亦珍微笑,“今日的已经都卖完了,客官若是想吃,明日单给您留一筒。” “那在下先谢谢姑娘了。”方稚桐眼睛一亮。 亦珍却已经出了亭子。 方稚桐一盏酸梅汤喝完,这才慢条斯理带着奉墨往谢府去。 到了谢府,下人引了主仆二人进了谢停云的书房,霍昭已然先方稚桐一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