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4页 (第2/2页)
宁明志挪用、演变的痕迹。 钟应查过载宁学派对古曲的批注。 什么《黄泉》源自《古事记》黄泉之国,神女丧子悲痛,亲赴黄泉之地,为死士哀歌。 什么《天降》源自《古事记》迩迩艺命之神,率兵而来,复生死士,携带乌鸦四处征战,终在日出之国辉光中,建起神殿。 他眼神讥诮的去看,不一会儿,录像停了,樊成云的琴声也停了。 沉浸于畅快合奏中的古琴大师,见徒弟如此专注,笑道: “静子说,整理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宁明志的弟子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们拜入载宁学派,一生信仰的《古事记》篇章,原来是中国的《汉乐府》。” 钟应闻言,翻过手稿,不再看宁明志碍眼笔迹。 “《古事记》本来就是日本仿造我们的神话,胡编乱造的一本故事集,里面还故意拉长了天皇存在的历史,加强了他们天皇的神性神权,这种东西衍生出来的乐曲,能有什么好?” 樊成云慈祥笑出声,认真的纠正道:“天赋皇权这种事,他们也是和我们学的。只不过经历了一代一代史书完善、修改,他们改掉了生硬照搬的痕迹,却改不了受我们影响的根源。” 他伸手,翻回那份手稿,宁明志的批注清晰可见。 “在《汉乐府》,蒲苇冥冥是为战死将领哭诉,在《天降》,蒲苇冥冥也能成为他们战死沙场将领的哀悼。” “音乐,本就无法说谁对谁错,哪怕论出个先来后到,真正受到盛赞的也不一定就是先来者。” 樊成云在国际上走动颇多,深懂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在无可避免的互促互进,潜移默化。 听众喜欢载宁学派的日本古曲,也喜欢中国古琴的名曲,到了真正的舞台,再去控诉谁偷谁抢谁篡改,到了最后却失去了音乐诞生的缘由。 樊成云叹息一声,说道:“我一直期望的,不是打倒什么载宁学派,也不是禁止他们弹奏载宁四曲,而是真正演奏出遗音雅社的《汉乐府》,告诉日本人,告诉这世界——” “宁明志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可笑至极。” 钟应眼睛泛光,从师父期望之中,见到了广阔的未来。 他说:“这也是我的期望。而且,我们很快就能实现这样的期望!” 文无第一的交流,更应该将独属于中华的乐曲推广出去,遗音雅社重登舞台,就是他们宏伟目标的初始。 樊成云笑着看他的徒弟,伸出手拍了拍钟应的肩膀。 “《挽柩歌》编排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