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2/2页)
力还有豪强势力,都足以对抗皇权。 而且世族大家能够长盛不衰,还有个重要的诀窍,就是从不把“把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 逢乱世时,世家在各方势力中都会有自家的子弟,都能保证家族不会因改朝换代而没落。 就如高祖能够顺利的得到大周静帝禅让的皇位,是有着世族大家们的支持。 但八王之乱中如今占据漠北、西北的两位王爷,也同样都得到了世家的暗中支持。 就是前大周剩下的羽翼势力,与世家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然,唐太妃怎么会有底气赖在皇宫里不走。 只这段时间,前有科举,选出一个不是世家子弟的状元,后有才回京城不足一个月的公主,把唐太妃撵出皇城,对世家子弟说杀就杀,实在是狠狠折损了世家的脸面。 如果这一次世家再退让,可想而知,以后类似的事情就会源源不断。 哼,永平长公主,你想当所谓的“斩妖除魔”的利剑,也得问一问世家们同不同意。 …… 六月初一,豫州淮南山,山崩,现出一块巨石,上书八个红字: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三日后,巨石被送回京城。朝堂震动,百姓议论纷纷。 首先发难的是御史台的十余名御史,联名上奏。 此乃上天给大梁的警示:女子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 请求皇帝,撤销永平长公主安国大将军和东南兵马大元帅的官阶职位。 后众文臣也纷纷上书,各显其道。 有自诩清流谏臣的,直白道:长公主行事暴戾,嗜血酷杀,实在有违天和,应早离朝堂、军队。 有从人伦大道上讲:千年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养家,女持家,如今满朝百官皆是男子,武将中能独当一面者众多,不需要再用长公主来当元帅和将军了。 还有掏心掏肺的为季敏着想的:长公主乃龙女,本应锦衣玉食,无上荣华,可此前不得已带兵上阵,如今战事已平,就应让公主早日卸甲,享人间富贵。 这些奏章,如雪片般飞到了皇帝的龙案上。 但皇帝一直压着,不予回复批示。 只十日后,京城又传来消息:江东连日大雨,丽江江坝坍塌,十余州郡被淹,水灾严重。 这一下,朝堂上下,百姓之间又是一片哗然。 之前的石碑,老百姓虽然议论纷纷,但想着长公主的军功,还是半信半疑。 但江东一事,马上便有一种传言传遍京城:因长公主为女子纯阴之体,执掌朝纲,才引起此次天灾水患,如她再不交权,灾难就会不断。 言辞措措,百姓们吓得不行,都信了…… 文臣们的奏章又如雪片般呈上来:若想赈灾,先退永平长公主。 就当这些人以为此次还需再费口舌力气才能达到目的时,永平长公主第一次上朝了。 金銮殿上,永平长公主摘盔卸甲,自请交出兵权,撤去安国大将军之号。 楚绍一直都记得那一日的季敏。 她站在大殿中间,站在一群男子中间,站在群臣的口诛笔伐之中。 面色平静,姿态挺拔,就像一个孤勇的战士,虽败,却依然坚守着她的尊严与荣光…… 朝阳宫内,季敏在书房内用锦布拭擦自己的三尺梅花枪。 枪尖锋刃寒光闪闪,上面浸染着敌人的鲜血,封印了无数的亡魂。 这是她十三岁突围救父,名扬天下时,有义士感动于她的忠孝,赠此枪于她。 这枪原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宝枪,可惜霍大将军英年早逝,留下芳传千古之言: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今日,天下依然未定,但她也要封起银枪:“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季皇后站在房门口,看着季敏略带寂寥的背影,一阵难过。 她曾经深深地反对季敏学武,反对她从军,她已经有了带兵搏命的丈夫和二儿子,她不希望女儿走上这条艰苦的路。 她希望她的女儿能够娇憨明媚的享受青春年华,得到女孩家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可是当女儿面对众口铄金,不得不收起搏击长空的羽翼时,她心中却是满满的心疼。 “母后,”季敏回头看见母亲脸上的表情,便明白母亲心里的想法,忙笑着安抚:“我没有事的。” ……将军不打无准备之战。 从季敏率军返回京城的时候,便想过可能会有这样一天。 她身为女子,统御大军,现又占了元帅这样的高位,必定会有心有不服的人,想把她拉下来,取而代之。 但她依然选择无所畏惧,冲锋向前,逐唐太妃,整顿军纪,更是碰了某些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