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第2/3页)
蒲郁垂头。 于师傅怔了怔,长叹一声。 蒲郁勉强笑笑,而后问,“于师傅你呢?” 于师傅搓了搓手,“我没什么好说的……师父去世后,布庄的来要钱。处处都要钱,张记开不下去了。……这里工钱不算多嚜,但包食宿。” “我明白的。”蒲郁道,“看到张记变作别的铺子,打听到你在这里来了,我便晓得,是我没尽到责任。” “小郁,你千万不要这么说!说起来我还是师兄呢,却害你白白吃了这么多苦头……” “我回来了嚜,往后都好了。” “是啊,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于师傅又一声嗟叹。 蒲郁问:“师母他们你还有联系吗?” “师母带孩子们回乡下老家了。”于师傅苦笑,“我哪里敢去问候。” “于师傅,且安心罢,挣清白的钱,师母不会怪罪的。这年生找个活计也非易事。” 挣日本的钱便没有清白一说,可她只得这么劝慰。 于师傅露出些许笑,“你要找活计吗?” 蒲郁踌躇道:“其实……我的事哪能麻烦你。”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有困难尽管同我说。不过我……同很多人没来往了,帮你找活计兴许也只有日本铺子。” “暂时能上吃饭就够了。” 于师傅看蒲郁一身褴褛衣衫,想她今晚或许连住处都没有,便从兜里掏出几钱,“你收着,找个地方住下。” “劳烦于师傅了。” 过了些时日,于师傅充满歉意地告知,虹口那边只得一间日本布行收人。小郁的手艺有所荒废,可过往是师傅的水准,不能再荒废下去。于师傅婉言丢却帮忙的包袱,把报纸上招工的栏目给蒲郁看。 虽体谅普通人生存之苦,但为做大师傅找上日本店铺之辈,蒲郁并不指望他会真心实意帮忙。这段时间,她自己也在收集租界里的招工启事,待对方言语落定,便到静安寺路新开的红帮洋服店求职了。 不似张记,洋服店规模大,每月会出成衣。蒲郁做副手,画稿、出版、缝纫样样经手,还包揽杂活。再度租赁于赫德路里弄洋楼的单间屋离西服店很远,未见天光就要出门,几乎半夜才回。 蒲郁享受与剪刀打交道的清苦日子,但她不再完全属于这样的日子。工作之余,她思忖怎么把“小郁师傅在洋服店做事”的消息扩散出去。 可巧,于师傅虽没同旧人往来了,但客人里有位张记以前的顾客——日本人杨太太,孙太太先生的弟媳妇。 二位太太登门,杨太太牵着牙牙学语的孙家幺小姐,其怀中抱着日本人偶。几年前的淞沪战事丝毫未影响两家关系,孙府上下反而还亲近日本文化了。 孙太太道:“看这小囡,出落成美人了。” 蒲郁客气回应,孙太太又道:“前不久还同吴太太说起你,上海滩简直没一个令人称心的裁缝铺,东做一家西做一家嚜。” 想蒲郁不了解,孙太太接着道,“哦,你不晓得。文小姐呀,半年前同吴先生结婚了。” 蒲郁道:“真是喜事!” 孙太太眉开眼笑,“你看你一走这么久,回来也不知会我们老顾客。” “身不由己,不敢叨扰太太。” 谁没个不想说的隐晦,孙太太没提及过往,客气地买了两样衣服,请蒲郁一定赏光到府中小叙。 当然边搓边叙话,孙太太还是那个爱好。 悬顶明灯映着绿绒布,牌搭起来了,孙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