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一章 印象泰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泰国 (第8/10页)

。1775年,达信大帝率军收复该地,将缅军赶到了泰缅边境,清迈才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此期间,由于长时间处于缅甸的统治之下,清迈在文化、宗教、建筑、语言等方面都受到缅甸的很大影响。

    像这样的佛像在清迈可是不少见的。

    几百年过去,当现代泰国稳步走上发展之路时,清迈亦充满活力焕然一新,再度成为泰国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更是全国仅次于曼谷的第二大城市。

    ◎塔佩门与四大寺

    即使从王都变成故都,历史也从未轻看这座城市。那些珍贵的文物古迹挟裹着岁月风尘,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清迈分为新城区和古城区,古城区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当属古城墙与塔佩门。

    古城呈四方形,四边城界长约1.5千米,均被城墙和护城河包围。以前,清迈筑有两道城墙,外城是一道土墙,内层是一道砖墙。土墙多已倒塌,但砖墙的四角部分及五个城门得以保留下来,即城北的昌卜克门、城西的松塔门、城南的松朋门与清迈门、城东的塔佩门,现存最完整的就是这座塔佩门。塔佩门是1296年建城时留下的珍贵古迹,造型古朴庄重,全由红色砖块垒砌而成,高度约有两米。经过七百多年岁月与风雨的侵蚀,如今已成为清迈一座分隔古城区与新城区的地标性古迹。

    与塔佩门相比,清迈四大寺的年龄要年轻一些,可是名气绝不在它之下。帕辛寺是清迈古城里保存最好的一座佛寺,建于1345年。寺里供奉着狮佛帕辛像,据说它于1400年由邻城清莱请来。墙壁上绘有栩栩如生的壁画,壁画由当地一位名叫杰衫的艺术家所绘,内容多是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的各种故事,也有一些对泰北人民生活的描绘。寺院周围古木参天,寺院门口是一座重重叠叠共有309级的壮观石阶,石阶两侧是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巨龙,每条各有七个龙头,造型雄健,威风凛凛。

    与帕辛寺齐名的另一座古寺是柴迪隆寺。“柴迪隆”在泰语里的意思是“大塔”,因为寺中建有一座兰纳风格的四方形大佛塔,所以也叫大塔寺。它由兰纳王国的萨孟玛王始建于公元1411年,专门用来供奉其父的骨灰,故而又名隆圣骨寺。在动荡的时局下,该寺直至提洛卡拉王(15世纪中后期在位)时期才得以完工。

    寺中的那座四方形大佛塔是主体建筑,经过多次增建,最高时达到90米。1447年,提洛卡拉王在此举行著名的世界佛教会议,致使该寺声名日隆。1545年,清迈发生大地震,柴迪隆寺的尖顶一夜之间塌毁。此后在16世纪的泰缅战争中,它又屡遭兵燹之祸,甚至暴露出塔内的金身佛身。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出资修复大佛塔,但由于当初建造时没有确切记录,无人知晓上部结构,重修的柴迪隆寺依然保持了损毁之后的模样。如今,这座寺庙只剩下42米残断的塔基和首层,大门两侧雕刻着工艺精美的巨蛇,原于东面神龛供奉的玉佛早已迁至曼谷的玉佛寺。

    寺庙外金色的铜像

    清曼寺虽然不像柴迪隆寺那般备受青睐,却也因为拥有两件稀世珍宝而声名赫赫。它的正殿里保存着一尊水晶佛像和一尊大理石佛像,信徒们相信这两件宝物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甚至认为那尊水晶佛像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在清曼寺的后院里,还建有一座底部用15只大象围拱起来的方形佛塔。

    五颜六色的油纸伞

    少数民族妇女正在缝制具有民族特色的头饰来售卖,以此来赚取生活来源。

    阶梯稻田

    盼道寺与柴迪隆寺相距不远,是一座兰纳时期的全柚木建筑。据说它早先曾是一座铸佛场,专为某些大型寺庙铸造佛像,故而取名盼道寺,“盼道”在泰语里即为“1000个火炉”之意。这座寺庙里陈列着一二百年以前印在树叶上的古老经文,以及用来装古经的柚木柜子。

    品种丰富的水果摊

    ◎邓丽君的《小城故事》

    清迈的旅游景点绝不仅限于以上几处,其他还有清迈国家博物馆、清迈市立文化中心、植物园和动物园、花缴瀑布、因他暖山国家公园、素贴山国家公园、蒲屏宫、苗族村、大象保护中心,以及每年11月间在菩提树下举行的盛大水灯节等。但是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最不可错过的一个景点就是帝国美平酒店,因为这里是邓丽君最后驻足的地方。

    邓丽君是20世纪后半期闻名亚洲的一代歌后,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粉丝。由于长期患有哮喘症,她第一次来到清迈就被这座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小城深深吸引。此后,又于1994~1995年间三次到访。当时,美平酒店是全城最新最高的建筑,邓丽君选择了1502号套房,每次都居住在这里。

    1995年5月的一天,邓丽君哮喘突然发作,在房间外的走廊里不幸辞世,年仅42岁。一代歌后的突然离去令众多华人歌迷大为震惊,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清迈这座城市,大批歌迷纷纷前来凭吊。

    1502号套房依然保留着邓丽君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