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一章 印象泰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泰国 (第3/10页)

府、孔敬府、黎府等,总面积为16.87万平方千米。

    该地区属于湄公河流域,是山峦起伏的高原地带,海拔约150~300米,又称“呵叻高原”。居于中部的普攀山脉将高原一分为二,南边有栖河和蒙河,北边有黎河和颂堪河。整个高原由西向东倾斜,西边和南边以山脉为主,北边和东边环绕着湄公河。湄公河的上游就是中国的澜沧江,这是一条流经六国的跨国河流,在泰国的东北部高原上形成了一道天然国界,使泰国与老挝隔江而望。

    东北部高原多是干燥带盐碱的砂质土壤,大片地域被亚热带草类和灌木覆盖。在每年的6~10月,雨季会带来大量降水,甚至有可能发生可怕的洪涝灾害;其他月份,尤其是农忙时节却又极少降雨,因此这里的稻谷产量不高。再加上没有突出的工业经济,致使东北部高原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象口”与“象鼻”

    “象口”部分即中部平原,也就是富饶的湄南河冲积平原,此处大部分地域位于海平面以下。除了首都曼谷以外,这片地区还拥有25个府,如红统府、猜纳府、华富里府、占他武里府、春武里府等,总面积约10.39万平方千米。

    中部平原被认为是整个国家的中心枢纽,它以曼谷为中心,向东与柬埔寨接壤,向西与缅甸接壤,南面是泰国湾,北面连接着来自泰国北部的山脉。此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季,降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因他暖山国家公园

    清迈南边几十千米处辟有一座因他暖山国家公园,占地面积大约1000平方千米。园内矗立着全泰国最高峰因他暖峰,山脚下溪流潺潺、草木丰茂,花卉培植场里争奇斗艳,湄干、瓦赤拉潭、斯里普三条大瀑布悬挂于山腰,风景非常迷人。这里有野生大象、400多种鸟类和有趣的“稻田爬楼梯”。

    在这块由湄南河冲积而成的巨大平原上,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土地异常肥沃,人们陆续建起了一批运河工程和灌溉系统,使其成为泰国主要的稻米产区和水果种植区,被誉为“亚洲的米粮仓”。同时,中部平原由于居于泰国的心脏地带,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首都曼谷既是全国的中心,又是一处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泰国的首都——曼谷曼谷可以说是时尚和前卫的代名词,去泰国旅行的游客都会在此流连忘返。

    金色的庙宇在泰国,随处可见一座座庙宇耸立着,这也是泰国的象征之一。

    “象鼻”部分是南部半岛,即马来半岛的北部。它东邻泰国湾,西濒安达曼海,拥有14个府,如春蓬府、甲米府、北大年府、攀牙府、宋卡府、普吉府等,总面积约7.07万平方千米。这片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地和丘陵,风景优美,雨量充沛,拥有很长的海岸线、迷人的海滨沙滩,以及许多热带岛屿。除了盛产海产品以外,南部半岛还是橡胶、甘蔗、椰子和锡矿的主要产地。

    “母亲河”湄南河

    人类对水的亲近仿似与生俱来,即便建起辉煌的城邦与国度,也仍然会选择与水为邻。久而久之,人们便对浩荡的水流怀有如对母亲般的眷恋,虔诚地称其为母亲河。世间能够获此殊荣的有几条河?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英国的泰晤士河、中国的黄河……恰好,泰国也有一条湄南河。

    ◎泰国第一大河

    泰国北部的山川幽谷中有四条奔腾不息的河水,分别是难河、旺河、永河和滨河。它们一路向南,奔至那空沙旺附近汇成了一条大河,继续向前蜿蜒四十多千米,来到猜纳附近又分成两支,西支是真河,东支就是湄南河。

    夜晚的湄南河

    湄南河其实是华人对其的俗称,“湄南”其实是泰语“河流”的音译。这条河流在泰语里真正的名字是昭披耶河,“昭披耶”是泰国封建时期的高级爵位,以此命名是因为它在泰国河流中水量最大、长度最长。虽然人们对它的叫法各有不同,但能明显看出湄南河在泰国的崇高地位。

    夜晚,独自一人泛舟于湄南河上,金色的庙宇在岸边相伴,这份宁静也只有在泰国才能深切体会了吧。

    湄南河分出支流以后继续向南奔流,一路纵贯泰国全境。在前进途中,它一边集纳不少支流,一边又分出许多岔流,比如巴塞河、华富里河、莲河、色梗港河等。等到流至南部平坦地区,渐渐冲积出一片富饶的平原,也就是湄南河冲积平原。而后,这条河流在曼谷附近流入泰国湾,最后再注入太平洋。从北到南一路奔来,湄南河全长1352千米,流域面积17万平方千米,大约占到泰国国土面积的1/3。它不但是泰国的第一大河,亦是整个中南半岛上的一条著名河流。

    ◎母亲河的无私奉献

    能被称作母亲河,必如母亲般滋润土地哺育众生。湄南河显然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千年如一日地向这片土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所有财富。

    人们通常以那空沙旺为界,把湄南河分为上游和下游,上游指那空沙旺以北的河段,下游指那空沙旺以南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