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节 (第3/3页)
这里格局跟海西路有些类似,都是一间间的古玩店铺,不过这里的古玩规模要比锦城的海西路大许多,有一百多件古玩店。 靳木桐随意挑选几家进去看了看,问了几件商品以后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报价都有些偏高,也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古董。 南艺后街则是有些冷清,人气不是特别旺的样子。 再到朝天宫古玩市场,这里便是南京最重要的古玩市场,据说这里形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只是广场上摆摊,后来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了五百多个交易摊位的古玩交易市场。 在古玩界流行一句话,北有潘家园,南有朝天宫,足以说明朝天宫古玩市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和北京不同的是,南京的古玩市场形成的时间更早,明 末清初的时候,明代官员便开始偷偷的在深夜摆地摊,变卖一些家中的古物。 南京作为几朝古都,也留下了不少好东西,加上人们有摆弄古玩的兴趣,自然也就形成了这里古玩市场的繁荣景象。 只可惜,几年前,朝天宫古玩市场被整治搬迁之后,便再难重现当初最辉煌的景象。 今天是周末,摆摊的人要比平时多一些,靳木桐一边走一边看,这里的仿品做的似乎比之前在潘家园看到的还要精美一些,她看到许多物件都不是那种一眼假的仿品。 靳木桐转了一圈,看见角落的地摊上摆着一些古书,也放着一些瓶瓶罐罐。 她蹲下查看。 摊主是个老头,似乎并不常出摊,而且守了大半天了,都没什么生意,此时见有人蹲下,他有些局促,又有些兴奋。 “小姑娘,这些都是好东西,你看看咧。” 靳木桐对古籍有些兴趣,正小心翻看,这时又有两个外国人走了过来,在这个摊位前驻足。 两个老外对老头摊位上的摆的一个粉彩瓷缸有兴趣,便也蹲下查看。 两人讨论: “你觉得这东西怎么样?” “有点花,不过我喜欢这花纹。” “我喜欢这条鱼,这鱼画的可真好看。不过这东西应该不便宜吧。” “那问问,如果喜欢的话,买下来也不是不行。” “其实我挺想知道这东西有多少年历史了。” 两人便拿着这个粉彩瓷缸问那摊主。 其实南京有不少外国人,朝天宫古玩市场也偶尔能见到外国顾客的身影,可这老头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应答,完全懵了。 “这东西很好,是老东西了,你们要买吗?哎,这……一个字都听不懂怎么交流嘛。” 老头用求助的目光看向摊前的女孩:“姑娘,你念过书,能不能帮我讲下,他们究竟在问什么?” 靳木桐心想帮帮摊主也没什么,便放下了手中的书,看向那两人,用英文说道:“你们想要这瓷缸?” “对对对,能不能帮我问问,这瓷缸有多少年历史了,还有卖多少钱呢?” 靳木桐如实将这问题翻译给老头。 老头苦笑道:“其实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这瓷缸什么年代的,我是铲地皮的,刚开始做没多久,都是乡下收来的。” 铲地皮是老行话,原先是指盗墓,后来逐渐演变 为乡下收货。 靳木桐看了看那个瓷缸,心里已经有了判断:“那这个瓷缸卖多少钱呢?” 老头:“嗨,他们看着给就行了,我也没花多少钱来收。” 看着给…… 靳木桐建议道:“这东西少说卖个几万块钱还是可以的。” 老头点点头:“那就定价……两万块吧。” 靳木桐见他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便将他的话翻译给两个老外。 “ 两万块,听上去价格也还不错。不过这瓷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