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节 (第1/2页)
这日是程安亭到京的日子,顾琢斋在家收拾好,早早就出发前去城郊驿馆等程安亭入京。驿馆在城西郊外,与旧宫相去不远。顾琢斋见时间还早,顺便拐到了旧宫旁的集市闲逛。 走到一个三叉路口,见不远处一群人围着一处算卦看命的摊子,一个须发皆白,胡子长长的老头子立在卦摊前,正在绘声绘色地同人讲着《柳毅传书》的故事,便跟着凑了过去。 说书的老头子声音洪亮,讲到兴头上眉飞色舞,不见半点老态。他语调抑扬顿从,嬉笑怒骂引人入胜,引得围观众人跟着他讲的故事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扼腕唏嘘。 老头子酣畅淋漓地讲完一个故事,围观的人心满意足地散去,老头子端起茶壶尽兴地喝下一大口,见摊子前站着个面容清秀斯文的年轻人,几不可察地挑眉笑了笑。 他放下茶壶,咂咂嘴,笑眯眯地问顾琢斋道:“后生仔,故事讲完了。你还不走,那是打算算个命吗?” 顾琢斋听着他说书,神思不由飞到了明若柳在时,拉他去茶馆听书儿的回忆。他出着神被人骤然点醒,迟疑一瞬点了点头。 老头子坐下来,问:“那你是要看面相手相,还是要测字?” 顾琢斋向来不信命理玄学,老人如此问,他便随口答道:“测字。” “好。”老人干脆答应着,递给他一支笔,伸指点了点摊子上放着的一沓纸,“你抽一张,随便写个字就好。” 顾琢斋抽出张纸,落笔写了个“柳”。 老人拿起纸一看到纸上这个字,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您笑什么?”顾琢斋不明所以。 “春来柳发,万物复苏,生气勃发之时,烦忧也会随着冬日风雪消融无踪。”老头子拈了拈雪白的长须,摇头晃脑神叨叨地说:“柳条飘摇如丝,常常勾人衣袖惹人流连。我虽不知公子心里到底想的什么,但从字面来看,你与心中记挂之人缘分未尽,还有纠缠的余地。” 他这话说得模棱两可,怎样都解释得通,唯有最后一句话隐隐触到了顾琢斋的心事,让他感到几分惊异。 “测字五文。” 他张开想要多问几句,还没来得及出声,老头子便伸手在他面前比了个五,打断了他将要出口的话。 顾琢斋转念一想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此时竟想着用巫卜之术排解心中忧虑,不觉羞惭。他默然掏出五文钱递给老叟,离了卦摊。 老头子坐在摊位后,看着顾琢斋走远,确定他不会回来后,攥了攥手里写着柳字的薄薄宣纸。纸在他手心化成粉末,他一张开手,粉末随风而散,分毫不留 “傻小子一个!”他嘟嘟囔囔地嘀咕一声,伸了个懒腰,收摊起身,往旧宫的方向走去。 顾琢斋出得城门,在驿馆旁的折柳亭等候程安亭的车马到来,及近晌午,他听见一阵急促马蹄声由远及近,立时起身细看,便见到程安亭策马向他疾驰而来,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一辆挂着程府家徽的马车。 两人三年未见,重逢自然欣喜万分。程安亭少了分跳脱,多了分沉稳,若说他在浮桥镇时好似一柄不敛锋芒,明晃晃露在人前的一把利剑,此时便已将光芒敛入剑鞘,光凭凛冽沉着的剑意让人不敢轻犯。 顾琢斋离群索居三年,气质更显沉稳内敛。他穿着身青色衣衫淡然而笑,与程安亭两相对照,恰如一杆幽翠挺拔的青竹。 两人寒暄几句,程安亭回身向马车走了两步,故作神秘地问顾琢斋道:“茂之,你猜这马车里坐的是谁?” 顾琢斋哑然失笑,“我怎么知道?” 程安亭得意地打了个响指,大笑道:“是你的嫂嫂!” “你成亲了?!”程安亭从未在信中谈及过他成亲一事,顾琢斋委实吃了一惊。念及泛漪,他难免感觉情绪有些许复杂。 “什么时候的事儿?”他问。 “快一年了。”程安亭本想吓顾琢斋一大跳,见他不过稍微惊讶了一瞬即便回复了镇定,不由觉得有几分无趣。他走到马车前,又问道:“你猜你嫂嫂是谁?” “啊?”顾琢斋只觉程安亭这话问得莫名其妙。天高地远,他怎么会知道他的夫人是何人氏,但由程安亭家世门庭推及,想必对方也必然是位与他门当户对的佳人了。 程安亭狡黠一笑,故意与他卖关子。 “你认识的。” “我认识?”顾琢斋更是一头雾水。 他平生结识的女子一双手都数得过来,其中能和程安亭结为秦晋之好的,他倒真想不出会是哪家姑娘。 他说不知,程安亭见他这般愈发兴起,只是一味叫他猜。顾琢斋察觉到程安亭在与他玩笑,干脆一揖认输,“你给个明白示下吧,我实在猜不出来。” 程安亭爽朗一笑,转向马车高声道:“娘子,出来吧。” 一双纤纤玉手撩开马车帘帐,露出了里面一张清丽温柔的脸。顾琢斋一眼望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