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3/4页)
郡佃农投奔新郡之事,叫他们隐约晓得了边军待百姓的态度已经叫司州大人极为不悦。 现在对方这样大张旗鼓找上门来,必有充分的倚仗能够嬴下这官司,一方面,司州大人绝不可能拉偏架,在证据充足的前提下强行偏向佃农,这定会被在场的孙洵与刘靖宇二人攻诘,另一方面,若是江氏兄弟败了诉,不论下不下狱,这周围许多听到这官司的佃农定会吓破胆子,他治下的那些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流民定也会心中惶恐,这并不利于丰安新郡。 只听黄云龙问道:“江大,江二,方才孙勇所述可是实情?你们有何为难之处,不必害怕,只管说出来,本官可为你们作主。” 这口气中满是为佃农撑腰,要他们说出自己不得已背弃契约的缘故。 只见那江氏兄弟垂着头,好半晌,江大才开口道:“孙爷所说的,都是实情,是我们兄弟贪慕新郡田地,才背弃赁契,投往亭州城。” 一听此言,人群登时一片哗然。 第143章 上半场~ 黄云龙听了江大的话, 再次强调道:“江大,你所言俱是实情?你可要知道, 你若是认了此事, 按照我大魏律法,你签契在前, 毁约在后,可是要挨板子,坐大牢的!” 江大却是面如死灰:“确是小民兄弟一时被田地迷了眼, 才做下这等鬼迷心窍之事。” 众人议论纷纷:“原来真是贪图新郡的田地,真是贪心不足!”“枉费孙家还那般照顾呢!” 孙洵与刘靖宇递了一个得意神色。 数日前,刘靖宇向孙洵提议,由孙氏出面来选这样一个投往丰安的赁户,刘靖宇也不怕自曝其短, 直陈了几条原因:第一, 雍安等三雍之郡距离亭州城远比亭安三郡要远, 丰安新郡的影响力实是有限,操作空间比较大;第二,孙林二氏行事, 不论怎么说,比之刘氏兄弟, 还是更注意声誉, 少有竭泽而渔之事,即使对簿公堂,也不太会给岳欣然留下真正的把柄。 而刘余陈赵几家如今控制的亭安、亭岱、亭丰三郡, 丰安新郡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不时有佃农逃往丰安新郡便不说了,边军中素来不甚讲究,除了克扣佃农,那等逼良为娼、鱼肉佃民之时亦是擦不干净,难免节外生枝。 孙洵因此自然也大大嘲笑了刘靖宇一番,却不得不承认,刘靖宇的提议却是正中下怀,若真叫镇北都护府将丰安新郡做起来了,岂非真的撇开他们另起了一摊?抛开昔日恩怨不谈,这点利益上,他与刘靖宇一致,都不乐见都护府做大,不过一户易控制的佃农而已,于他们孙氏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这样一桩注定天衣无缝的案子,必定是那些佃农败诉,不论其中细节如何,谁对谁错,只要案子的结果一出,他们立时便能借机将之在整个亭州城大肆宣扬,务必叫那些佃农好好看看,想背弃他们的赁主会是个什么样下场,叫他们看清楚,在公堂之上这都护府究竟会不会护他们。 这些佃农,大字都不识几个,又怎么会弄得懂断案中这许多细节与弯弯绕绕,只消被这些传言一带,必会对丰安新郡之事惊惧交加。 孙洵如何看不出来,这看似一个小小的案子,实则是精准打击了镇北都护府在亭州百姓,特别是流民心目中的威望与信任,都护府新立,能经得住几次这般的消磨?甚至用不了几次,只要这个案子一判,保准下一次都护府的任何政令就只能叫那些蠢民将信将疑了。 这样的便宜买卖,孙洵岂会错过,故而才有今日孙勇状告江氏兄弟一案。 看着堂下认罪不讳的江大,黄云龙神情间却没有多少懊恼,却见他不知为何,没有再问,而是低头看起了手头的状纸与另一边的似乎是卷宗的东西。 看到这一幕,孙洵不由眉头大皱,他乃是正儿八经文官出身,哪怕不是刑狱讼断这一口出来的,于流程上亦知个大概,卷宗一般乃是断案之后才会书就,孙勇才告的状,哪里就有卷宗了?如果不是卷宗,那密密麻麻写满字的一小卷东西又是什么呢? 却听黄云龙道:“宣安民官路德明。” 孙洵与刘靖宇对视,眼神中俱是不解,显然二人都不知为什么黄云龙忽然要宣这样一个人,但二人俱是知道,此事不妙,孙洵立时打了个眼神于孙勇,孙勇会意,立时大声道:“黄大人!江氏兄弟自己都承认了,他们乃是见利忘义、违背赁契,您不宣判,却为何要纠缠这些细枝末节,还要宣这等无关之人!” 百姓议论之声也渐大,黄云龙却冷笑道:“是不是无关,等他来了你们就知道了。” 孙勇道:“那要等到几时!大人,这不是白白耽误大家的功夫……” 他话音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