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节 (第1/2页)
叶青水捧着报纸,看见了两国领导人亲切握手的图片,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她看到了自家男人的侧脸。 叶青水摸了摸照片的那一角,心里暖暖地笑了。 叶妈稀罕地问:“原来小谢就是去了那里啊,跟一群金发绿眼睛的外国人在一起。” 报纸还不算什么,新闻才是要紧的。 华国和米国正式建交了,这个新闻轰动了全国。这一次建交打破了长达数十年的坚冰,标志着华米两国人民从此友好发展。 那么……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访米留学了? 华国和米国之间贸易往来也会与日俱增,两国人民相互之间用上对方国家的产品。外汇储备也要从此开放了? 一时之间,民间的热议剧增,距离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还没有多久,华米的友好建交带给了人民希望。 叶青水也在着手准备,发电报催叶小叔承包山头的事情。 叶小叔终于拍了电报回复侄女:“村委决定以拍卖的方式把山头承包给我。” 农村改革虽然开始了,实行了分田到户。但是山头却是集体财产,到底怎么个分法之前也没有一点做参考的依据。村委于是决定把山头通过拍卖的方式,承包出去。 一两座荒山谁有兴趣承包?也就只有叶小叔打上了它的主意。 叶青水到新华书店挑了许多有关茗茶种植知识的书,邮寄给了叶小叔,发电报通知他:“小叔,种茶叶!” 叶青水写了长长的一页信,告诉叶小叔:“咱们试试做沼气——养猪——茶叶种植的茶基生态循环。” 谢庭玉上大学前已经给村里弄好了沼气池,猪的粪便及秸秆经过发酵后形成沼气,供暖照明,发酵后的肥料用来肥茶田。前期靠养猪的收入维持开支,后期等待茶叶产出之后,能够产生大笔利润。 红旗公社以毛尖茶叶闻名,茶汤清凉、茶香芬雅、口味醇厚,独特的地形和土壤结构让这里产出的茶口味独特,上辈子它是有名的出口商品。 叶青水拍完电报,给小叔汇了一万块回去。 叶小叔收到这笔巨款的时候都愣了,揉了许久的眼睛才肯相信这笔巨款真是侄女寄过来的。 这年头谁能随随便便汇这么大笔的款子,饶是邮政储蓄银行的行长都不禁对叶小叔侧目。 叶小叔穿着仍是农民那副派头,古铜色的脸、鞋子上沾着满满的泥巴。 银行行长问了一嘴:“请问同志,你打算把这笔钱怎么领回去?” 部分领,还是一次性全领了? 别怪这年头人见识少,人民币面额最大的也才不过十块钱的大团结。百元大钞得八十年代才开始发行。要全都兑换成大团结,恐怕今天银行的员工都能忙得够呛。 八十年代红旗镇的万元户都算稀罕,七十年代的万元户那真是万里挑一的稀罕。人银行行长没有怀疑这笔钱的来历是否正规都不错了。 叶小叔挠了挠头,爽快地说:“全领回去。” 他得赶紧把钱取出来,还了欠叶家村的一屁股债。还得盖个养猪场、买猪苗、培育茶苗、请人工……哪哪不要花钱? * 华米建交这件事见报后,没多久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这件事。 八零年年初,实况直播这项技术是没有的。陆续从米国传回华国的都是录播。电视台报道的也是提前录制好的影像资料。 幸亏谢家有电视机,叶青水才得以每天从新闻里找寻谢庭玉的身影,以慰相思之苦。 她每天中午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抱着俩宝宝专心致志地看新闻。等谢庭玉出来的时候,她就轻轻对宝宝们说:“看,爸爸,那个是爸爸。” 叶青水都能从电视新闻上每天看到谢庭玉的身影,说明他这段时间出现的频率确实不低。 军属大院里的人当然也没落下。 谢家小儿子不仅考上了京大,这才上学多久就能跟着领导干大事了,这出息的速度,快得令人吃惊。 更让人眼热的是,人家不是普普通通风光,人这回参与的可是举国要事,这真是老天的亲儿子才能拥有这样运气吧! 出息出大发了,甚至都让人找不到嫉妒的理由。 低调了许久的谢奶奶终于低调地风光了一回,走在路上哪个见了她都问:“你家庭玉几时回来呀?” “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瞅见他,他吃得惯米国的伙食不?” “他穿得可真精神!” 叶青水在电视上看到他的时候,他穿着整齐的中山装,一丝不苟的模样风度翩翩精英范十足。比起老米来说,风度一点也不差。 当叶青水听见录像里上百名米国儿童在林肯中心欢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看见五星红旗在异国缓缓升起,她的胸中荡起一股柔情,眼泪险些就掉了下来。 她的祖国这么耀眼,像东方冉冉升起的明星。 她的男人也这么棒,像……坠落在她心尖的星星。 第110章 周家。 周平淮无意间看到这则新闻,顿时了然。难怪这段时间在学校里见不着谢庭玉,原来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