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5节 (第2/2页)
问刘芳芳上学的情况,得知她开学较晚,还有半个月,届时她正好跟父亲一起去潍城。 刘芳芳已经看不出错失良校的沮丧懊恼,笑得灿烂:“等我过去,伯母和小秋抽空过来寻我玩,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吃朝天锅、吃和乐呀,那边的风筝是最好的,最小的跟铜钱一般,最大的有几米长。” 她脸上眼中的笑意盎然着,温暖明亮,没有丝毫阴霾,连小秋都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宽慰之语,开开心心地跟她约定:“好啊,我一定去!” 说话功夫,成江将骡车套好牵了过来,宋胜书和钟玉琴向刘朝胜告辞,小秋也跟刘芳芳再见。 刘家父女送到大院门口,看着宋家一行人上了车离开。走出来好远了,小秋回头,刘家父女还站在大门口。 她突然有点儿不敢确定了,刘芳芳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眼看着心仪之人走向京城,走进最好的学府学习深造,她的心里也不像表现出来的那般开心和自信吧?也有对未来和感情的忧心吧? 刘朝胜看着女儿脸上淡下去的笑容,心里有些不忍:“到了潍城,你同样能够复习参加夏季的高考。” 刘芳芳却转眼对父亲展颜一笑:“爸爸,不用担心我。我说过,一定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追上去。我不会辜负自己,也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放心吧。” 与刘家父女说的话不多,却让宋胜书和钟玉琴送走儿女离别伤感淡了许多,成功将老两口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刘芳芳身上,这个姑娘可是极可能成为他们宋家媳妇儿的。 若说之前宋胜书钟玉琴对刘芳芳这个‘高门女’还多少有那么点儿心里抵触的话,经过今天见面,二老心中的小芥蒂完全冰消云散了。 第二百二十章 这个姑娘是个大方得体的,高考投档那么大的意外打击,却并没有消沉,更没有怨天尤人,仍旧阳光、开朗……就这品格,就配得上他们家的儿子。 小秋见姥姥姥爷低声说着刘家女儿,很快就说到小舅舅和刘芳芳的亲事……她不好旁听,就跑去车辕上与二哥成江一起坐了,说起那些新出炉的大学生,说起神秘而美好的大学生活……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不等钟玉琴说话,小秋就动手生火做饭。早上姥姥包了饺子给小舅舅小姨送行,剩了不少,小秋就做了个汤菜,把饺子热上,又热了几个馒头,那边姥爷和二哥刚把车卸了,喂上骡子,这边已经可以开饭了。 一个星期后,小秋率先接到了小姨从省城写回来的信,信中说他们平安到达,也见过郑秋实了,她们学校与省立医院在一条街上。又说姐夫和哥哥带着她到学校报道、安顿好之后,才坐火车去了京城,估摸着,她写信的时候,他们也快到京城了…… 又说自己宿舍的八个人都不错,其中五个与她一样是农村出来的,三个是城里姑娘,她年级最小排老八,大家对她多有照顾,相处得不错,家里父母不必惦记云云。 接到小姨来信只隔了三天,王利民就从京里回来了。 虽说已经接了女儿的信,但见到女婿,听女婿亲口说一说女儿、儿子的学校、安置情况,宋胜书和钟玉琴老两个才算真的放了心。 又隔了三四天,小秋接到了吴戈秦戎的来信。信中说的与王利民所说的一样,不过换了个角度,说在火车站接到王利民和宋秀程两个,又说起宋秀程去学校报道很顺利,因为高考成绩突出,人也年轻,还被辅导员注意到,看样子准备让他做班干部……也到了这会儿,小秋才意识到,小舅舅的成绩恐怕不止是县里的第一,估计在全省都能排的上号。她甚至在心里暗戳戳地想,小舅舅不会是一不小心考了个省状元吧? 等高考入学的事情告一段落,春天也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王利民从京里回来,只住了两天,就启程进了县城。他陪宋秀程进京报道,路上说起省城的事情,也说起油厂大量收购花生豆子的事情,宋秀程就告诉他一条内幕消息,每年春天,各个粮站都会处理一批库存,至于处理什么品种,就看当地的出产品种了。泰平公社因为是老黄河故道,沙壤土分布广,有种植花生的习惯,所以每年处理的花生数量不小。而靠近黄河口那边,因为人少地多,大豆种植面积大,粮站处理的品种就主要是大豆。 之前,宋秀程在粮站上班的时候,王利民就跟站长同事都认识了,王利民找到站长曲明勇家里,很顺利地拿到了十多吨的花生批条。意外之喜,船厂司务长郝大明替他引见了县粮食局的一位干部,由这条线,王利民又跑了几个粮站,也拿到了两个大豆的批条,总计也有二十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