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穿越)_分卷(9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95) (第2/3页)

上一起看报纸。

    报纸的底稿每一期都会事先给他过目,免得出现皇上不乐意看到的内容,不过赵璋未必有时间看,所以有时候会等刊印出来了看成果。

    赵璋把报纸塞给沈嘉,让他读,沈嘉的声音清润好听,从以前当侍读时赵璋就喜欢上了这样的乐趣,当成是一种放松来享受。

    朕以为你说要向富商权贵募捐军费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你竟然真的发到报纸上去了,会不会搞出太大的阵势来?而且以朕对你的了解,打战要募捐,以后遇到天灾人祸肯定也是要募捐的,如此一来,他们会不会觉得朝廷太无用?

    沈嘉靠在他身上说:社会贫富差距如此之大,有困难就找有钱人帮忙有什么问题?而且是他们自愿的行为,朝廷可没强迫他们,你看魏老板就捐了一万两,人家捐的心甘情愿,其余人就算跟风,或者为了好名声,不也是应该的?

    赵璋不太能理解沈嘉的扶贫思想,皱着眉问:权贵世家有钱也未必要拿出来贴补朝廷吧?次数一多,肯定会让人觉得厌烦的。

    沈嘉解释说:如果这次募捐到的钱数够多,可以攒起来下次用,而且民间本来就有富人自愿扶助穷苦百姓的例子,我只是将这种私人行为上升到国事,让做善事变成一种全民皆知的事情而已,你肯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但人做了善事为何不让人知道?

    但更多的人并非因为心善才去做善事,而是为了名声。

    那有什么不同?他们实打实地拿出了钱款,帮助了别人,这就是善事。沈嘉斩钉截铁地说。

    赵璋想了想,觉得沈嘉的话也没毛病,他只是从未听过这样的言论,你说的对,这件事是否也应该专门成立一个衙门来办理?

    自然,最好是选几个大公无私的官员,官职不用太大,再配几个精明的账房,告诉他们,每一期的收与支都是要在报纸上公示的,若是有人敢贪污善款,一律从重处置!

    这一点赵璋自然赞同,人家愿意出钱做善事,结果还要被朝廷蛀虫贪污,是可忍孰不可忍?

    沈嘉直到睡觉前也没想起要跟赵璋说会计司去留的问题,不过想来也不用他多说,赵璋心里有数。

    第二天早朝,沈嘉是直接从宫里过去的,消息灵通的大臣自然直到他昨夜有留宿皇宫,不过这次是睿亲王留的人,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皇上,马上就要到太后的千秋宴,今年逢整寿,无论如何也该大办一场,臣恳请皇上将太后迎回宫。礼部尚书楚荣威上奏说。

    太后自从夏初去行宫避暑,后来说是身体不适不宜车马劳顿,所以就在行宫修养,等去了冬,太医建议太后继续在行宫修养,免得骤然换了环境身体不适应。

    百官们不知道太后身体到底如何,反正与大家关系不大,大家也都知道因为蒲家的事情,皇上和太后闹了矛盾,太后不回宫自然更好。

    但楚荣威没有忘记,皇上是天下人的表率,无论平时如何忽略,但生母的大寿还是要办的,否则就太不孝了。

    兵部尚书想了想,觉得皇上肯定不希望见到太后,但不见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其他方面为皇上分忧。

    皇上,西北战事紧急,臣以为应以战事为重,太后的千秋宴虽然重要,但应该从简,免得铺张浪费。

    皇上,大办不等于铺张浪费,为太后娘娘过寿也是臣子们应该做的,怎能从简了事?楚荣威坚持,礼部在朝廷上本就势弱,太后大寿正好是礼部发挥作用的时候,他怎么能放弃。

    这段时日,因为西北战事,兵部和户部成了皇上跟前的宠儿,每日皇上都要召见他们,连工部也因为能做出新的工具而深得圣心,他们再不做点什么,皇上都要忘记朝堂上还有礼部的人了。

    而且皇上忽视太后至此,本就与礼法不合,不过是没人敢说而已。

    赵璋并非不关心自己的母亲,只是两人矛盾很深,不是一年半载能消除的,他送去行宫的东西都被母后退回来了,这大半年,两人几乎零交流。

    不用说了,今年是母后的整寿,无论如何也是要大办的,礼部这就开始筹备,太后大寿当日,宴请全臣,凡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携家眷入宫赴宴,当日罢朝一日,同时大赦天下,三年以下牢狱者可释放出狱,五年以下减免牢狱两年,寿宴当日,允许百姓在宫门外给太后贺寿。

    赵璋多看了楚荣威一眼,看来过几年,礼部也可以换人了,楚荣威的私心越来越重,甚至因为他要册立赵庭为太子的事情一直小动作不断。

    这个话题暂时没什么好说的了,楚荣威又上奏说:皇上,臣还要弹劾文渊阁大学士吴海清借西北战事之名,收受贿赂,向百姓开口要钱,此举不仅抹黑了朝廷的声誉,还会令捐钱者以为朝廷不作为,往远了看,也会令百姓对西北战事失去信心。

    吴海清自从开始做报纸后就不怎么上朝了,在他看来上朝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几篇稿,因此也没机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