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37) (第3/3页)
也会从旁协助。 通州县令的事情他们并没有特意隐瞒,很快北方的官员都知道了,有这么个前车之鉴,大家也都不敢动小心思了,只恨不得将今年的赈灾做的越细越好。 半个月后,沈嘉一行人到了大名府,这里是北方众多府城中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州府,知府姚奇然是姚沾的二叔,也是第一批跟随赵璋的人,深得赵璋信任。 沈嘉他们抵达大名府时已经天黑了,还未入城就见城门口一顶顶帐篷整齐排列,马路上的积雪也被清理干净,看起来井井有条。 阁下是否是长安来的天使?早有官吏等候在一旁,看到沈嘉这群人立即迎上来。 钦差巡查已经不是秘密,沈嘉他们每到一座城都会受到热情迎接,沈嘉坐在马车里听到外头的对话,咳嗽了几声,拿起一旁的水壶又喝了几口热水。 他在三天前感染了风寒,起初发了烧,喝了三天的药总算退烧了,其他症状也随之而来,人软绵绵地躺在马车里不想动弹。 这辆马车还是上个县城的官府送给他们的,他们带出来的马也置换了不少,路途艰辛,不止人受累,马儿也跟着受累。 秦掌院的随从很能干,每到一处都由他去对接安排,沈嘉觉得机会难得,就打发何彦跟在他身后,给他鞍前马后当小厮,让那位随从对沈嘉主仆俩的态度客气了许多。 沈嘉掀起窗帘看向外面,路边的帐篷里有人走出来好奇地看着他们的队伍,沈嘉认真观察着这些灾民,见他们穿的厚实,脸上也没有凄苦之色,就知道这群人日子过的不错。 但这也说明不了什么,他们有次经过一座县城时也见到了这样的画面,那县城很小,沈嘉他们原本想走个过场就离开的,结果被他们无意中发现县令弄虚作假,请了一些百姓充当灾民,妥善安置,真正受灾的那部分人则关押在山腰的一座寺庙里,那寺庙里缺衣少食,一群灾民挤在一团取暖,那绝望的眼神沈嘉至今犹记于心。 他的风寒大抵也是那时候感染上的,为了防范未然,沈嘉下令每个接触灾民的人都要戴口罩和手套,一日三餐要吃热食,喝热水,每天要将外衣鞋子换下来通风一晚上,尽可能的减少传染。 他们带来了不少药材,沈嘉每天都让人熬上一碗驱寒的汤药给大家,随行的禁卫军和锦衣卫本身身体素质就很不错,因此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反而是他这个文弱书生病倒了。 沈大人,我家大人问您,是否先去府衙安置? 咳咳去吧,天快黑了,大家赶了一天路也累了,先好好休息一晚。 来接他们的是知府衙门的经历,姓谭,很豪爽的北方人,看到沈嘉披着被子下马车吓了一跳,忙问:这位大人怎么了? 何彦替沈嘉裹紧身上的棉被,不耐烦地回答:先送我家少爷进屋休息吧,他得了风寒,最忌吹冷风了。 是下官疏忽了,大人快请进。 等人进了屋,外头也唿啦啦地来了一群人,身着各色官服,跪在门口拜见钦差。 知府是四品官,翰林院掌院是三品,他们到哪无疑都是被人参拜的对象,沈嘉已经很淡定了,他一进屋就躺床上去了,今晚不准备应酬这些官员。 他听到秦掌院的随从在门外说:各位大人不必多礼,我们大人说,今晚就不谈正事了,有事明日再说,各位请回吧。 这群知府衙门的官员胆战心惊地来,又胆战心惊地离开,恐怕回去也睡不了好觉了。 沈嘉笑了笑,这钦差就相当于现代的巡查组,到哪都得搞的人心惶惶,绝对是人见人厌的存在,也不知道这一圈下来,他以后会不会多几个仇家。 何彦端着药进来,少爷,衙门的人送了饭菜来,您想吃点什么,我去端进来。 沈嘉吃了两三天的白粥配肉干青菜,觉得嘴巴都淡出鸟来了,特别想吃一顿辣味十足的火锅,可想也知道这里不会有,有也不能吃。 哎,随便吧,弄点面条吧,不想吃白粥了。 何彦笑着说:您想吃白粥还没有呢,面条倒是管饱。一大锅煮好的面条送来已经坨了,味道一点也不好,但好在是热的,大冬天里有一口热汤就很让人知足了。 沈嘉没胃口,吃了一小碗就不吃了,然后喝了一大壶的水,以前老听人说生病了要多喝热水,现在他好像除了水也没什么想吃的。 何彦吃了两大碗面条,连汤也喝干净了,感慨道:少爷,我想回家了,这趟差可真是太累人了,天天吃风吃雪,皇上是不是故意报复您啊? 沈嘉全身酸软,鼻子塞的严重,连唿吸都困难,可屋子里烧着炭盆,空气都是闷的,想开窗又受不了外面的寒风,只好张大嘴巴唿吸,我哪能知道呢?不过也有可能,说不定赵璋表面跟我和好,实际上是放松我的警惕心,然后以各种光明正大的理由折腾我,我还得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