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节 (第1/2页)
蒋妤摇头,即使这档节目她不做,也绝不会让蒋嫣平白浪费自己的心血。 台里将要开设新节目的消息已经传播开来,主持人内定的人选是蒋嫣这件事也是人尽皆知,甚至于一张所谓的节目组人员名单已经出来了,更是让不少人心灾乐祸的目光看向了蒋妤。 面对若有若无探究或是意味深长的目光,蒋妤并不在意,作为一名新闻狂热者,她的目光已经被昨天报道的一则骇人耸听的新闻吸引了全部注意。 一个月以来,某小区发生了连续六起自杀案件,警察调查结果得知都是自杀,而且死者身份都是刚生完孩子的母亲,微博上写得恐怖,各种猜测与传闻说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那个小区从前是个坟地,有人说有恶毒的人在那做法,死者是作为祭品死去的,更有人传得邪乎,说是邪、教。 法治社会,这些捕风捉影的鬼神传闻瞬间便扩散开来,以致于那小区居住的居民人心惶惶。 星光电视台也对此报道过,而调查之后发现的几名死者唯一的相似点是,都同时在小区不远的一家医院生产。 这条新闻一出,医院登时门可罗雀,不少病人昨晚连夜转院,拒绝在此医院就医。 甚至于今天一大早,还有死者家属来医院拉起了横幅抗议。 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这则新闻通篇看似只是把死者在某医院就医这一浮于表面的事实发布,但实则是将鬼神矛盾转移到一家医院上。 掐头去尾,只报道了医院这一个条件,将民众的思想引导至医院,在医患冲突如此紧张的社会引发冲突,博取焦点视线,没有抹黑,却比抹黑更为可怕的是,新闻全程在暗示。 暗示死者与医院有关。 这简直是对医院、民众以及新闻的极不尊重! 虽然不知道真相如何,但是,以她媒体人的经验来看,这个新闻,有挖掘的价值,报道不应该这么草率。 “小张,这个新闻是谁调查的?” 旁边同事看了一眼,“哦,这是刘华调查的。” 蒋妤道了声谢,拿着新闻去找刘华。 据她了解,这个刘华在台里也算老员工了,记者证拿了好些年,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刘记者,我想请问,这个新闻是你调查的?” 刘华三十岁出头的模样,戴着眼镜,打量了蒋妤一眼,“是我。” 蒋妤凝眉,“那请问这件自杀案件,警察有公布最终结果吗?” 刘华一手搭在桌上,转着笔,漫不经心道:“警察不是早公布了吗?六名死者都属于自杀。” “既然是自杀,警察方面也没有表明死者的死和医院有关,你为什么要将舆论引导至医院?” 刘华表情全无所谓,“我只是在写一个事实而已,六名死者死前确实在医院就医过,咱们新闻追求的不就是事实吗?” “是追求事实,可是……” “蒋记者,这个新闻是主编通过了的。” 蒋妤微楞。 刘华说:“昨天的收视率,很高。” 收视率是评论一档节目价值的唯一标准。 她从刘华漫不经心的语气中,听出了他对新闻的敷衍,也听出了他的追求,收视率。 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很多节目自负盈亏,一切收益与收视率挂钩,媒体人也是人,在呼唤新闻理想的同时,也需要吃饭填饱肚子。 但这一切的观点,蒋妤不敢苟同。 新闻工作者,要有底线,不能用新闻,去愚弄大众,更不能以此为卖点,吸引眼球。 “蒋记者,你不会是想跟进这个新闻吧?” 蒋妤沉默。 刘华笑,“主编不会通过的,不会让你拿新闻来打咱们自己的脸,更不会让你拿新闻来拆咱们自己的台。” 蒋妤清醒。 “我知道了。” 蒋妤转身就走,将新闻的资料整理好放入包里,驱车离开星光影视园。 三年不曾回归,上辈子也不曾对电视台有太多的关注,她竟不知道,一向呼唤新闻严谨的星光电视台,成了收视率的信徒。 蒋妤看着车窗外这个用混泥土搭建出来的繁荣美丽的城市,恍惚得像个泡影。 她入行的第一天,老师曾在她迷茫时候说过一句话,即使新闻已死,仍留圣徒无数。 她时常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圣徒,狂热至极,发光发热,只为了新闻。 可后来她进了娱乐圈,脱下了虔诚的外袍,光鲜亮丽的在泥里打滚,也不过是为名为利。 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她和刘华有什么区别。 前方道路拥挤,一家医院门口,围堵了不少人,救护车游离在人群外进不去,尽管有保安在,但秩序依然难维持。 这是新闻中六名死者曾经生产过的医院,医院玻璃大门被砸得支离破碎,地上碎片残留着鲜血,警察闻讯赶来将愤怒的人群隔绝在外,蒋妤下车,看着前面家属捧着死者的照片呼唤要个说法。 为什么要说法? 家属说,新闻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