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34) (第2/3页)
还没到把扶苏当李斯那种用法的程度。所以扶苏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咸阳宫中玩玩弟弟妹妹,呸不对,是给弟妹启蒙和教导他们。 扶苏其实算过,等到父王一统天下之后,国土广阔百姓繁多,该有多少个位置需要去填上?有能力的官员,是越多越好,总不能等到什么都合并了之后才发现缺人吧。 于是扶苏仿照昔日齐国稷下学宫,又参考三千界某些成员的世界里所谓大学建成一座属于秦国的学宫。 所谓学宫,其实现在位于咸阳城外的一座大型文化交流场所,也是秦国日后的人才来源。 学宫起步不算早,目前只粗略分三部分,即理院、文院和生院。 理院的学子,大都是被秦国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儿吸引来的,这里有那些另他们魂牵梦绕的精妙机械。而长公子有令,若谁能改进贴在院中的图纸上的东西,就有资格接触更深一层的机械。 文院的学子,便是来自儒家法家等百家的弟子。他们来的理由就五花八门说不清楚了,但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秦王承诺,他将建立一座万世藏书楼,收录天下学说著述,记录作者名讳,倾国之力将之留存后世。 倘若是之前,难免有人会嘲笑秦王自不量力,天下藏书何其多,要占用多少地方,又如何全部收录呢? 但是有了纸制的书本,这个可能就能成为现实。 这些大家,再如何自傲,也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发扬光大乃至传至后世。而秦国虽大力宣扬过纸,流出来的实物却并不多,因此他们纷纷来到秦国。 而这些人来到学宫,只要呆上个一年半载,扶苏就有自信说服他们。 因为不管是这个世界此前人族统一的安定局面,还是三千界中其他成员的经验都告诉扶苏,只有大一统才不会有战争,百姓才有机会安居乐业。 这个时代专注于修学的大家,又有几个不会被天下百姓俱欢颜的愿景所吸引呢? 更何况他们若是参与进来,日后他们的名字都将被刻在学宫之前的纪念碑上,他们的功绩会和著作一样安置于万世藏书楼中流传千载。 于是先来的一批被这样的愿景吸引后,他们就能够转而影响到后来的一批,再加上扶苏时不时拿出一些新的理念,足够让他们醉心于此。 等到气氛差不多了,就可以派他们去生院做最重要的一步教生院学生读书。 生院成员都是秦国暗卫从各地捡回的孤儿,从小告诉他们是秦王让他们活下去,请大家教他们读书习字,按照各自的天赋培养他们。 等到秦王差不多都将天下平定,他们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至于培养他们花费的钱财,那些现在还在限制数量的玻璃制品和香皂等功不可没。 毕竟就是因为六国多的是这种奢侈攀比的王公贵族,才能让秦国对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廉价的原材料换来昂贵的金玉,这买卖可太划算了。 学宫并不是在灭韩这大半年中建立的,在扶苏看到造纸术时他就模糊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也就在那个夜晚一并与秦王提起。 于是伴随着纸的出现,秦国这座由长公子主持的学宫也逐渐闻名六国。 等到扶苏从榆次回来,学宫已经走上正轨。 秦灭韩这一年里,不是没有人离开,但是更多的,是留在咸阳城外的学宫里观望。 即便接受了新的理念,他们也需要看秦国下一步的动作,再看值不值得自己留下来。 显然这一次,他们相当满意。 说到这学宫,中间还出了点小乐子。 在学宫建成当天,秦王让扶苏为学宫起一个名字,扶苏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张口就是昭 昭后面跟什么,他忽然又想不起来了。 看着嬴政奇怪的眼神,扶苏艰难道:昭华,昭华学宫。 昭华,昭我华夏。他又重复了一遍。 嬴政显然也觉得这名字不错,于是大手一挥,昭华二字就刻在了学宫门前的大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