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_第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1/3页)

    这个时代的书籍不是普通人能读的,能读书识字的人,要么出身不错,要么就是家中有余财。

    举个例子,李斯同学,后来的秦相,最初只是一个楚国小吏,和他后来的成就相比,可以说是相当不起眼了,有人或许会以为李斯一定是家徒四壁的那种穷苦屌丝,但是实际上他还勉强能算个有钱人。

    没钱能和韩非这种韩国公子一同在荀子门下求学?没钱能当上楚国小吏?

    虽然是“小吏”,但那也是脱离了普通劳苦大众的,和穷人压根就搭不上边!

    平原君赵胜就有子嗣在齐国求学,拜于荀子门下,再加上之前异人也算在赵太后面前给赵胜解了围,他便趁机邀请异人去大家参加宴会。

    荀子到底还是赵国人,若是赵王肯用他,他应当会定居于赵国,到时候,天下人才,自然是汇集于赵国。

    他的思想和现今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究底,依然是为了儒家的发展壮大。

    这个时代,法家治国最有成效,战国纷乱,列国国君都想着如何壮大国力,儒家那一套并不是特别被看重,荀子有倾向于法家的一些思想,也能看作是与时俱进。

    自汉朝董仲舒进言、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其余的百家就纷纷改头换面,用儒家进行包装,所以很多人都说后来的儒家是“儒皮法骨”,和最初的儒家相比已经变味儿了。

    而且后世是法治社会,又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异人的思想是带着明显的法、儒两家的味道的。

    荀子入秦,虽然大赞秦法,但是对秦国儒家不兴颇为诟病,他一直希望儒家能在各国都再度兴盛起来。

    异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契机,经过谈话,荀子表示异人就是他希望的那个人!

    虽然能看出明显的法家思想,但是好歹异人不排斥儒家啊!

    异人算是荀子接触过的秦国宗室、公卿里对儒家比较友好的了,就冲他这样的态度,荀子对他就颇为看重。

    要知道,秦国不像关东六国,自商鞅变法之后,那里的法家气氛就最重,儒家在那里的生存空间不大,异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居然对儒家还有本能的亲近,真的是能够谢天谢地了!

    要不是异人自己没有提出过拜师,指不定能像大名鼎鼎的韩非子一样——当然,现在的韩非还没有拜师——作为公卿贵族拜入荀子门下呢!

    荀子看好异人,觉得他说不定就能成为儒家传入秦国的契机,不仅自己想要多关照异人,还把自己的这个态度透露了出去。

    赵胜有子嗣在荀子门下求学,当然也知晓了荀子的态度。

    事实上,赵国上层差不多都知道荀子对秦国质子颇为看好了,秦异人的大名也很快就传遍了赵国。

    消息传回秦国,秦王觉得这个孙子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想法,敢作敢为,是个好孩子。

    光是太子嬴柱就有二十几个儿子,还不算女儿,秦王嬴稷的孙子数量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不知有多少王孙在国内默默无闻,有些过得像异人的前身一样凄惨,有些连他的前身都不如。

    概括一下,就是管生不管养。

    在这样的情况下,异人都能脱颖而出,秦王表示这个孙儿确实是挺了不得的,他喜欢。

    好在他老人家也就是多关注了异人几分,要是他表示出对这个孙儿特别明显的好感的话,异人指不定会被一群兄弟下黑手黑到死为止。

    好戏唱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爆出来一条与赵惠文后有关的新闻。

    倒不是她老人家又闹出了什么事儿,而是她快不行了。

    太后病重,眼看就要咽气了,不少人都傻眼了。

    事情呢,是这样的,这个时代,太后干政为数不少,秦国的宣太后就是典型例子。

    现在的秦王嬴稷能干吧?还不是被他母后压制了四十年!

    当了秦王四十年,中间连联合齐王并称东西二帝都做过了,依然要被老妈骑在头上。

    赵王丹呢,是个年轻人不假,但是自主思考、理政的能力是不缺的,然而他妈还在,不少人不把赵王当上司,光顾着巴结当政的太后去了。

    他们以为太后还能活个几十年,谁知道,先王才去世第二年,太后就急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