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太医传之古穿今_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节 (第1/3页)

    杨美羽撅起小嘴,和老太太顶嘴,“谁说学医不好哩?俺记得谁说的哩?看俺姐现在被调到城里了,要有大房子住了,要过上好生活哩,再也不用在这儿呆着!”

    老太太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好好学习,学好了去城里当个老师,你也能去城里!”

    杨美羽不听老太太说话,抱着杨丽羽的手臂,“好姐姐,好姐姐,你去城里记得给俺带肉的馅饼回来呀。”

    第10章 进城的介绍信

    成旭海也是才听说杨丽羽要被调进城里工作了,一想到再过段时间自己也要去城里教书,觉得真是苍天有眼,有意撮合他俩,这样也不必担心聚少离多了。

    成旭海母亲忙着给成冠民写信,大意是准儿媳要去城里工作了,催促他快点给儿子把介绍信那些事办了,让儿子也尽快进城工作。

    成旭海在炕上收拾东西,成旭海母亲让他去杨丽羽家看看,问问什么时候把婚事办了,她可不想等准儿媳都进城了,两个人还没结婚,万一准儿媳进城后又改变主意了呢。

    成旭海向来腼腆,虽是喜欢杨丽羽的吧,但总是觉得当面不好说。成旭海母亲知道他这闷性格,所以多数时候都是母亲亲自打点这些事情,但今天不一样了,她这个作为母亲的,得让儿子和准儿媳都互相多了解,这样才能增进感情。

    成旭海母亲进屋,把用于储存剩饭剩菜的碗柜打开,上面的锁不好拿,每次母亲打开的时候都要多花些时间。

    母亲开了锁,把第二个格子压在一个油盆下面的布包拿出来,小心翼翼的打开灰色的布包,背着纸窗户,一张一张的查着钱。

    有两张面额是相对比较大的,放在最下面的,其余都是小面额的,零零碎碎的一堆,这些基本都是三个人攒了近一年攒下来的,还有那两张面额大一点的,就是成冠民今年邮过来。

    “您去歇着吧,这些事我来做。”成旭海以为母亲是在整理柜里的剩饭剩菜,走过去才发现母亲在差钱和粮票。

    母亲不急不慢的把票子都收好,用灰色布包上,给成旭海,“一会你去把这个给杨家老太太,这些聘礼不算少了。”

    成旭海犹豫了下,接过,“现在就给?”

    母亲点头,“旭江这段时间去小玉家住了,要是杨大夫愿意来这边住,你就让她来家里吧。”成旭江能去小玉家两天,希望两个人的关系能重合就好吧,成旭江也真是不让人省心,一个大男人,和媳妇吵架时候口不择言,最后还不是得把媳妇哄好?

    成旭海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这个……不太好吧。”还没成亲就住在一起,他怕外人嘴碎说杨大夫的短话。

    母亲盘腿坐在炕上,“有啥不好?快要成亲了,你一个大男人,一天记记什么啊?”

    成旭海红着脸,“好。”

    杨丽羽没什么东西可收拾的,而且她知道具体时间也还没定,于是在卫生所和傅大夫讨论膏药。

    傅大夫说社员们腰疼背疼的不少,膏药的方子最好用治此类痛病的药材做,杨丽羽一时没想到什么好药方,于是和傅大夫在翻阅《本草纲目》。

    杨丽羽与李时珍共事过,其实她对《本草纲目》是有些熟悉的,但是在明代她只需要说药方,下属的抓药的人就会去抓药,并且还有其他御医告诉她,这种药方合不合适。现在不一样了,她药一个人写药方,一个人抓药,甚至有时候还得一个人熬药。

    “我看吴茱萸、干姜、肉桂可以,傅大夫再加几味药?”杨丽羽边说边把药方写了下来,“用点生姜水就能调成糊状。”

    傅大夫捋胡子沉吟,“吴茱萸?不好吧,阴虚火旺的人不适用,多加几味药性温和的多好。”傅大夫翻看刚才杨丽羽放下的《本经》,寻找着自己认为合适的药材。

    “杨大夫!”

    成旭海穿着一件深色长褂,袖子上有几处补丁,他满头大汗,看样子是跑过来的。

    见到杨丽羽,成旭海就从衣兜里摸出那一沓钱和粮票,但又看到傅大夫在旁边,他摸钱的手又有几分犹豫了。

    傅大夫和蔼的笑了,“小年轻还害羞个啥?你俩眼瞅着就要结了,还害羞,还害羞?”

    成旭海把手里紧攥着的灰色布包拿出来,“这个是我之前和你说的……里面还有一张工业票……”

    “工业票?”傅大夫哟呵了一声,“这可不容易得啊!杨大夫,你可要收好了,你这马上进城,指不定得用上呢!”傅大夫拿杨丽羽要进城的事情打趣,却见成旭海一脸紧张。

    杨丽羽本来是不想接的,但是一想反正都快要结了,送聘礼还不是迟早的事儿?听说自家隔壁的小翠芳和大勇子结婚的时候,大勇子还啥彩礼都没给呢,那婚还不是一样的结了?她杨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