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2/4页)
都搞活动,什么优惠价啊,买多少送多少。咱们饭店开张小华也准备了活动,说是开店头三天全都五折,就是对半减的意思,啧啧,你算算,估计咱们头三天就赚个成本了。还有一周内带朋友来吃饭送排骨汤,满五人一桌就免费送一盘菜……” 虽然这活动听起来很亏本,但是兄弟俩谁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他们的妹妹都开了十几家店,在这方面听她的准没错。许大哥指了指三个大麻袋,对弟弟道:“也不会亏很多,这次过来,亲戚邻居都知道咱们要开饭店了,特意送了很多菜过来。” 不等他说完,许二哥已经开始拆袋子了,第一袋就是塞得鼓鼓囊囊的腊味,乡亲们也不知道听谁说的城里人稀罕他们乡下熏的腊味,虽然到了下半年,去年冬天熏的腊肉所剩无几,但各家还是把仅剩的腊肉都送来许家了,一家送个一两块,居然也凑了几十上百斤的腊味,走之前他们还特意叮嘱许大哥,要是腊味卖得好,就给村里打电话,到年底熏腊肉的时候他们多准备一些。 除了腊肉,剩下的两个袋子则是干菜和山货,所谓靠山吃山,村里的孩子不下地干活,就是漫山遍野的找吃的,春笋冬笋,蕨菜野菜,还有各种菌类,孩子们太能干,家里头吃不完的,全都晒干收起来了。在不靠山的城市,这些东西大概也算山珍,对村里人而言却值不了几个钱,正好许家开饭店可能用得上,于是全都让许大哥带过来了。 许二哥还从里头发现了一兜板栗,拎出来感受了一下,“这一袋得有二三十斤吧?可惜小华不在家,前阵子她还念着想吃板栗烧鸡呢。” “那给她留一半吧。” “哪用得着这么多,留几斤就够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她见什么都想吃,但什么都吃不了几顿就腻了。” 许大哥点点头,想想也是,板栗也不算稀罕东西,说不定再过个把月,羊城也会有人卖板栗呢。索性又问起自家妹子,“咱们下个月二号开张,小华应该回不来吧?我听大表哥他们说深市那边生意特别好。” 跟内心忐忑的老大不一样,许二哥这段时间一个人主事,对开张之事已经是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不回来也没关系,省得她天天两头跑。” 许大哥看他充满自信的模样,也就放心了下来,便催着弟弟去做饭,“我去洗个澡,车上跟蒸笼似的,差点把人蒸出病来。” 许二哥没在大热天坐火车,但是想想也猜得到,这么个天气,就算能开窗,风没多少,太阳还晒得厉害,不开窗的话一车人憋在车厢里,头顶上几个风扇吊着吹,估计也是越吹越热。 所以说大热天坐火车——真是造孽。许二哥忙不迭去厨房炒菜了,一边探头对浴室里的老大道:“那你吃完饭睡一会儿,下午我自己去店里就行了。” 饭店还没开张,许大哥也不急着开工,几十个小时的硬座,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再好也扛不住,现在自然不会客气。 被哥哥料定近期不会回羊城的许昕华,却在“好吃的饭馆”开张后的第三天,毫无预兆的回来了。 说到饭店开张,就不得不说一下取名的故事,本来许昕华是热情满满,相信他们可以打造国内第一家新派餐饮连锁,在许昕华的理解,这个新派当然是新在管理和创新了,不过他们现在还只是第一家店,还谈不上什么管理服务,那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店里的菜名都是许昕华借鉴上辈子那些网红餐厅的名字取的。 本来许昕华还摩拳擦掌要给饭店取一个高大上、响当当的名字,却没想到败在了两个哥哥的死脑筋下,兄弟俩非觉得叫“xx饭店”“xx饭馆”的名字才叫饭店,而且许大哥还对“兄弟饭馆”情有独钟,而许二哥则坚持要用“许家”做开头,所以他们心里最满意的名字是“许家兄弟饭馆”。 但是这种烂大街的名字,许昕华能同意吗? 必须不能啊。 所以,许昕华折衷一下,就叫“好吃的饭馆”,心想有了这“饭馆”这两个字,想必他们该满意了。 其实许大哥和许二哥还是觉得出格的,现在大部分饭店连名字都没有,毕竟店牌也是要花钱订做的,而且价格还不低。街上那些“兄弟饭店”“姐妹饭馆”“老妈餐馆”,看起来多洋气啊。就他们家叫“好吃的饭馆”,说出去都觉得羞耻。 不管哥俩个乐不乐意,反正名字就这么定了,而且开张第一天效果就很好,饭店开在大学外面,不少大学生出于猎奇心理跑进来,就想看看“好吃的饭馆”到底有多好吃,才能大言不惭的取这个名字。 最后证明确实很好吃,一群人年轻人嘻嘻哈哈,走的时候还冲在前面招呼客人的许二哥竖大拇指,许二哥别提多兴奋了,都等不到晚上打烊,下午休息的时候就兴冲冲去隔壁借电话。 开张那天许昕华接到许二哥的报喜电话也很高兴,但她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回羊城了,第二天郁白文又找到她,说是车子已经弄好了,问她是想自己回去开,还是直接让人送到深市,许昕华想着她在深市待了一个来月,店铺也算走上正轨了,她离开个三五天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