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节 (第2/3页)
会试。会试也叫春闱,在二月。过了会试是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在四月。殿试的成绩决定了考生的仕途起点。 乡试、会试、殿试都是每三年一回的。偶尔圣上增设恩科,会多举行一次会试和殿试。 童试则有所不同。童试本身又分作了县试、府试和院试,必须要三场都考过了才能成为秀才。其中,县试和府试都是一年一回的。县试在二月,府试在四月。院试则是两年一回,考期在当年六月。 为什么说明年是科举顺年呢? 因为,明年二月有县试,四月有府试,六月有院试,八月有乡试。然后转过年来,后年二月有会试,后年四月有殿试。这意味着,如果有一个考生特别厉害,他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成为进士。 柯家的兄弟里,宋氏所生的四位嫡子中,已有一举人两秀才。待明年六月出孝后,两位秀才可以参加八月的乡试。若是有幸都考中了,那么三位举人就能一起参加后年会试了。他们这一路也很顺。 只有柯祺是真的被耽误了。 柯祺六月出孝,这意味着他赶不上明年的县试,只能参加后年的。就算他考得很好,但院试是两年一回的,后年没有院试,他唯有等到大后年再考。这之后,他又得等上两年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也就是说,在不浪费任何机会的情况下,在皇上不设恩科的情况下,他得等到五年后才有可能中进士。 若是在某次考试中发挥失误,或者答题风格不为主考官所喜,那么这个时间还要无限延长。 好在柯祺早已经决心要走仕途,更适合走稳扎稳打的路线,倒也等得起。 “我虽想要和谢哥哥参加同科的考试,如此更能显出我们同心协力,可是机会不等人,谢哥哥不必刻意等我。”柯祺认真地说,“谢哥哥无心仕途,有个少年英才的名声更能锦上添花。可我不一样,我既然有心官场,那么在我弱小的时候,自然还是不引人注意比较好。十七岁的进士纵然风光无限,但说不定我反而会因为年纪小而被耽搁几年。因此,就算我身上没有重孝,我也需要再好好忍耐几年。” 两人的追求不同,只要大家都是在进步的,就不需要刻意保持步调一致。 谢瑾华知道柯祺说得都对,可他心里仍是想要和柯祺参加同届的考试。人又不是机器,不可能彻底摒除七情六欲只顾去实现利益最大化。谢瑾华忍不住要纵容自己的私心,他就是想要和柯祺一起。 他们若同样优秀,若共同进步,若并肩而立,那么世人就会习惯于将他们看作是一体的。 这样的认知叫谢瑾华充满了向往。 柯祺想了想,说:“谢哥哥,就算你先行两步,我也会竭尽全力追上去的。”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明明是谢瑾华等一等柯祺更为省力,柯祺却更愿意叫自己耗尽精力去追。因为,他舍不得让谢瑾华停下脚步。他们不会永远都是一前一后的。不用谢瑾华等他,他会努力站到他身边去。柯祺不愿意让自己成为谢瑾华的阻力,他反而要把谢瑾华的前进当作了是对自己的激励。 谢瑾华能从柯祺的眼中看到他的决心。 “我……”谢瑾华只觉得柯祺眼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从柯祺的眼里一路烧到了谢瑾华的心里。 柯祺哄谢瑾华已经哄出经验来了。其实也不能说是“哄”吧,“哄”有说假话骗人的意思,柯祺却从不会恶意地欺骗谢瑾华。他很快又想好了一个理由,故作乖巧地说:“谢哥哥,若我和你同一科,那么你一路县试、府试、院试拿下小三元,我就算考得特别好,也肯定只能屈居第二了,还不如我们分开。” 有小三元,自然就有大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都能得第一,就是所谓的大三元。 若只论才华,柯祺是真的相信谢瑾华有六元及第之才,但科考在很多时候特别看重运气,还看重考官们的偏好。因此,柯祺觉得谢瑾华连中小三元绝对没有问题,但之后的会元、状元就很难说了。 所以,柯祺此时没有拿大三元说事。 “我们分开考,你在前一科努力拿下小三元,我在后一科也能拼一把小三元,如何?”柯祺说。 说这话时,柯祺在心里为自己捏着一把汗。这个世界上总不乏天才。柯祺觉得自己不算天赋型选手。安朝能人辈出,他不是谢瑾华那样的学神,真想拿下小三元,接下去更需要悬梁刺股的毅力了。 谢瑾华若有所思地说:“如此甚好。” 柯祺只说了小三元,谢瑾华却直接将目标放在了大三元上。他和柯祺年龄相当,若恰好是前后两科的状元郎,世人在说起他们时,肯定会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如此不是更能彰显他们是一体的吗? 但谢瑾华知道,这样狂傲的话只能在心里想想。在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之前,他不能轻易说出口,否则夫夫俩肯定是要被天下书生群殴的啊!而实现一个目标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为之不懈地努力了。 嗯,我会努力的,也会督促柯祺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