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 (第4/4页)
晚送来另那个姓王的婆子,端地是个神人,满京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无赖流氓,无论那一家那一户,往前溯五十年的历史她都熟门熟路,所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替如玉找到一间离府近,还清净舒适的小院儿。 如玉人虽谨慎,性子却也阔纳,连那秋迎都能容得,更何况这王婆。 仍还是那西市上一条巷口,王婆远远就招着手儿,领如玉到一所青砖朱漆小院门前,领她一路入内,见过眼瞧着就十分老实本分的户主,正房,东西厢皆敞开门叫她看了一遍,见如玉是个十分满意,却又咬着唇的样子,也知她在惜疼银钱,适时说道:“房子是极好的,出门就是西市,小孩子家家若不愿意做饭,什么吃食买不回来?关户又极清静,买了书回来临窗苦读,保准能三元及第。” 说的这样好听,如玉笑问那户主:“这院子,租一月得多少银子?” 户主伸了两根手指:“二十两银子一月。” 虽有近五千两银子压箱底儿,如玉仍旧吓的差点咋舌:二十两银子,西京客栈那样好的房子,供吃供喝供马料还供刷马的,也能住二十天,这也太贵了。 王婆人精儿一样,当下也不放准话,带着如玉又逛了几处,不是与人合租一院,便是那院子又脏又破,自然价钱便宜,可论清净整洁,仍还是那头一家最好。 如玉一次□□了二十两,将这房子租了下来,又带着许妈并王婆两个在市面上置了些铺盖细软等物,眼看天晚,想起还未替安康置些书,并文房四宝,遂留下许妈与王婆两个布置屋子,自己带着丫丫,转出巷子拐到大街上,先往书店买书,再往隔壁的墨香斋买文房四宝。 书店照例是个生意最冷的地方,何况傍晚,选完书出来,如玉忆起还曾遇到过两回的那个赵夫子,暗道上两回无事都巧遇着了他,这一回正想替安康问问入书院的事儿,却是碰不着了。转身进了隔壁墨香斋,买文房四宝的店面,与书店一样也是个清静所在。 门脸这样大的店里头,墨有出处,纸也有出处,非但有出处,还分年份,分这一年那产地的气候,树木的长成等,这也是经商加价的窍门。有两个年轻举子正站在门口柜台上讨论宣纸,聊的恰就是这些。仿佛熟知了这些,不必读万卷书,就能下笔有神助一般。 如玉自己要买颜料绢帛,都是从外面的摊子上买,狠着心替安康挑选了几样,叹道:这样大的开支,光凭那几千两银子支撑到什么时候?必得要想个来钱的门路才好。 她忽而觉得身后有些太静,转身,便见那赵夫子正在身后站着,在她转身的那瞬间,他眼神中无以言喻的复杂随即蒙上一层十分柔和而又慈详的光辉。 连着碰到三次,这已经不是巧,而是刻意了。如玉怀中抱着一大叠最便宜的毛边纸,往后退了两步,满脸戒备,略点了点头,叫了声赵夫子。 也许是因为她的脸色太难看,或者眼神中的戒备太明显,赵夫子转身出了陈列货品的架子,走了。 连番偶遇,叫如玉心生警觉,可他如此克制守礼,又叫她心里觉得自己太疑神疑鬼。抱着东西到柜台结账时,那知这赵夫子就站在柜台里头,伸手,要接如玉手中的纸与笔墨等物。 他厚沉沉骨节分明的粗手,拨着那鼻盘却是无比熟络,待一样样算罢,指旁边的伙计替如玉捆扎,伸手道:“三两二钱银子,赵娘子是给银子,还是付铜钱?” 如玉从荷包里掏了碎银子出来,递给那伙计过戥子,低声道:“未呈想夫子竟是这家文房四宝店的掌柜,方才失敬了。” 赵荡身量本就高,柜台内比外又高许多,他躬着腰,笑的眉眼弯弯,两手就撑平在那柜台上,嗓音仍还醇柔和悦:“并不是掌柜,这家店原是我开的,不过我已经将它送给了我一位学生,今天来此,恰是准备交接一下账目的问题。” 能将这样大一间店转手送给学生,如玉忽而觉得这赵夫子不是个普通人,但想破脑袋,也猜不到他与自己几千里路上的缘份。 他转出柜台,伸手相请,如玉便跟着他一起,进东侧一间供贵客们休息的茶座间坐下。他自己斟茶,捧过来,如玉欠了一礼,接过来捧杯遮饮,抿了一口道:“夫子,我家里有个年约十二三岁的小弟,正在求学年级,因是农家孩子,不论文章还是读书的功底,自然没有京里孩子们好。 前几日我夫君说,若想入你们应天书院读书,只怕还得先考个入门试,合则留,不合,只能到别处去读私塾。毕竟村里出身的孩子,恰今日遇见你,我正好问两句,入门试一般要考些什么?他要如何应对,才容易留下?” 赵荡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当他盯着某个人的时候,眉眼之中那种鼓励和赞许,会让人觉得十分的舒适,坦然。三十岁的长者,克制,冷静,而又平和,做着书香生意,又还是书院的夫子,这一系列的身份,给他蒙上一层圣人般的光辉。而他嗓音间的柔和,说话时的从容缓和,又非常的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