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_第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6/7页)

,尚不至相形而见绌,纪律成知遵守,当可望相与以有成。惟是各国讲武已久,将弁之学术阅历似较我为优。而中土民气最驯,士卒之奉公耐劳亦非彼所及。但使就我之众,练我之兵,实按战阵之规,作平时操练之式,即以操练之法,备异日战阵之需,自然劲旅能成,缓急足恃。臣殚竭心力,与诸将士孜孜讲习者,要不外本战法以为操法,庶使兵皆归于实用,冀可仰副圣朝经武整军之至意。但臣学术囿于粗疏,智识限于浅陋,日夜经营,稍具规模,而区区报效之心实不止此,谨将臣军平日训练各条详细汇辑。语不雅驯,惟期核实。并督选兵学素优之同知段祺瑞、直隶州知州冯国璋、守备王世珍等,将各项操法绘图立说,计共造成清册十二本,阵图一本,图说清单一件,一并恭呈御览。所有遵旨进呈练兵图册缘由,理合恭折复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

    袁世凯既进呈后,遂将所著兵书名曰《练兵要则》,发行问世。

    袁之抚山东也,其所办之事,当分寻常、重要以说明之。寻常事如河工吏治,概言之则“剔除积弊,实事求是”,足以当之。为此言者,固疆臣应尽之职务,纪之似无意趣。且此八字恒见于中国公牍,实行甚难,敷衍则易,大都有名无实,直中国官场之口头禅耳。然以此概袁寻常之办事可也,以其尚能实践,非若中国官场人,仅托此八字虚名以欺人耳。

    第五节义和拳之乱与中外战衅之起

    重要事则办拳匪,对外交两端最为卓著。及袁后任直督,为外人所钦佩,鼎鼎大名亦赖此两事。要而论之,拳匪者,不过国民蠢动耳。外交者,清政府已许德意志胶济间建筑铁路权,不过人民惑于迷信,从而阻挠。总此两事均由民智闭塞,始有此无意识之举。有地方教民之责者,但能解散之,开导之,即无难了,结矣。若在开化之邦,本属平淡已极,特较之中国督抚,以钻营为能,以粉饰为工,以颂祷太平为事者,而袁独能防大患于未萌,息风潮于既起,洵庸中矫矫,铁中铮铮者耳。

    义和拳本无知恩民,惑于邪说。当时巡抚毓贤不独不知禁止,并提倡之,放纵之,风靡一时而整延全境。一经袁世凯以训练之师数十营,分屯各州县,匪众自望风而息影矣。盖袁自光绪已亥冬到任,至次年庚子春即报拳匪肃清。二月十四日即奉清廷谕旨云:“上谕贵州巡抚著邓华熙调补。毓贤着调补山西巡抚。山东巡抚著袁世凯补授。钦此。”

    阻修胶济铁路,绅宦士庶,悉力为敌。袁用两种手段,对绅宦则开诚布公,告以利害;对民则挟之以成。时有莠民欲藉端生事,袁悬千金赏,擒为首者处以法。其事遂寝,德人甚感之。义和拳及土匪经袁剿办后,本境不能存身,遂流窜直隶。直隶地方官始亦严加禁止。庚子四月间,曾见直督裕禄出示云“义和拳,是邪教,尔屠民,当知晓,子弟犯,责父兄”。观此亦似知义和拳之本末。

    “裕禄,字寿山,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子。以刑部笔帖式历官郎中。出为热河兵备道,累迁安徽布政使。光绪二十四年,召为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徵荣禄入枢廷,遂代之督直隶。义和拳起山东,入直境。初,义和会源出八卦教乾坎二系,聚党直、鲁间,为临清郜生文余孽,后称团,专仇教。裕禄初颇持正论,主剿,捕其酋姚洛奇置之法。逾岁,开州传举烽,言匪复至,擒渠率斩以徇。居无何,毓贤抚山东,纵匪,匪散入河间、深、冀,而裕禄承风指,忽主抚。袁世凯方将武卫军,语裕禄:‘盍不请严旨捕治?’裕禄曰:‘拳民无他伎,缓则自消,激则生变。且此委璅事,何烦渎天听邪?’已而毓贤去,世凯代之,自兴兵疾击,以故匪不敢近山东,而纷纷入畿疆矣。”(《清史稿》卷四六五)

    其后董福祥助之,端郡王深信其术,刚毅随声附和,而清廷当道诸人多为迷惑,信为神拳,遂大起排外主义。溯义和拳倡乱原因,系由民教相仇。

    民教所以相仇,由地方官遇民教讼事不敢凭公判断,是非颠倒。群情汹汹,卒致民怨沸腾。而义和拳起,托名助清灭洋为宗旨,鱼书篝火,煽惑蚩蚩群起揭竿,云集响应,其势遂不可向迩矣。

    端郡王所以利用义和拳者,又由皇位之继统问题而起。盖清之同治帝崩无嗣,按诸统系,应立咸丰帝之弟醇亲王子端郡王。西太后以醇亲王之妃是其亲妹,有手足关系,遂立光绪帝,端郡王衔恨已久。至是虽立端王之子溥隽为光绪帝皇太子,兼祧同治帝,而不使之摄政。适端王代庆王之位,当政府之要,遂思利用义和拳与董福祥以扶植其势力,事成则夺回皇位。故端王在西太后前,极称董福祥直今之黄天霸也事后美国报纸论清廷握大政之满洲人以及王公大臣,其平日本领,不过豢养二三瞽者,讲演几部无稽小说,在其胸中脑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