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娘是闺女的老鸹贼 (第1/2页)
1 在给三奎送来鞋子之后没多久,玉淑又一次来到了门上。 玉淑的此来,倒不是像四奎所调侃的那样,是玉淑觉得他们家的饭好吃,或者走顺了腿——一抬脚就想往他们家里跑,而是因为有事情想要告诉三奎。 那么,玉淑所为何事呢? 这得从当地的风俗讲究说起。 都说“十里不同俗”。玉淑跟三奎尽管不在一个公社,可相隔也不过就是六里多地吧。可就是这相隔不远的两处,在某些习俗方面也就有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地方。 拿丧事这方面说,每当谁家有人亡故,按讲究便会在家门口放上一块缠上白纸条的杨柳枝,直至出殡时扛到坟地里去。 至于这杨柳枝放置在院门口的哪一侧,这要视死者是男是女来决定——死者是男性,则须放置在门口左侧,反之要放置在右侧。 但就此一点上,在灵官村那一带地方,这件人们很为在意的事情,在石竹村这边却就比较马虎。 就是扛杨柳枝的这环节,在灵官村,到出殡时,杨柳枝必须是由女婿给扛到坟地上去。但在石竹村这里,这事根本就不讲究,随便有个人给扛到坟地上去也就行了。 另外,从婚嫁这方面来看;石竹村这边,每当姑娘跟人家去定亲,那男方都是要根据女方的年龄——多大年龄就烙上多少个饼,以备女方定亲后带回家去。 那饼不要求一个能有多大,只要是那么个意思就行。 至于含义所在,暂不详。 但这一讲究,在灵官村却就没有。 不过,到姑娘结婚那天,石竹村这边的做法是,只去上两个送亲的贵宾和几个招呼嫁妆的人就行了,人员显得很精干。 完全不像灵官村那样可以“倾巢出动”——只要乐意跟随,所有的亲戚都可加入到送亲的队列当中······ 当然,这两地无论有多少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那时候人心热情,相互关系也处得亲近。 你看:一当街坊邻里有点打墙盖房之类需要帮忙的事情,大家伙都是齐心火热地去踊跃伸手,这跟如今当下的情形实在是迥然不同; 看如今,说来社会是发展进步得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以前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的捏贴日子。 然而,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感情联络,却是变得越来淡漠与疏远——许多的人们如今是动不动就拿钱来说话,凡事用钱来衡量。 正所谓“钱多了情淡了”——这是当前毋须讳言的一大社会现实! 就说这样一点:如今的过年时节,看看人们群发的那些祝贺新年的吉祥话,真可谓铺天盖地。 并且,那些话说得也实在够满,也着实够漂亮。 但是,那里面究竟能有几分真情在内呢? 说句不气地话,那种手指动一动就能发得满天飞的吉祥祝福,实在远远抵不上从前的那种大年初一上门拜年! 那时候,人们通常也就是刚见上面时来上一声“过年好”,之后也就没有再多千好万好地那些吉利话了,就是老少爷们围坐一起说笑起家常琐碎——那朴实无华的言谈话语中,透着的是一种浓浓地实在和亲切······ 话说回来,那时的人们虽说是普遍心肠热气,但就具体的风俗而言,灵官村那里跟石竹村这边还是有差别的。 以盖房为例;石竹村这边,除了本村的老少爷们帮忙之外,至于亲戚那里,来不来帮忙庆贺,那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办,无所谓。 而在灵官村那里,这几乎是亲戚们必须办到的事情。 尤其是要紧的亲戚,那是必须得表示一下的——别的礼物可以没有,送上一挂鞭炮那是必须的! 那鞭炮都是在新房上梁时燃放——有多少放多少! 玉淑这次上门来就是为的这事。 因为玉淑的大哥家,这几天正在为儿子盖建新房。 2 玉淑一来告诉了自己大哥家盖房子的事情,三奎觉得:既然玉淑那边有讲究,自己这又是新亲戚,更应该去表示一下子,遂打算第二天就去一趟。 至于去时该带点啥东西,除了一挂鞭炮当然是必须的,那另外呢? 对于这一问题,还不等三奎做一思考的,已是胸有成竹的玉淑便开了口; 她告诉三奎:母亲已是跟她偷偷商量好了,为了使三奎这边能少破费一点 ,除了让三奎买上一挂鞭炮之外,就不要再另外花钱了——前年她大姐从东北回家来探亲时,给她父亲带回了几瓶好酒来。她父亲一向喜茶不好酒,所以那酒一直没动。现在她和母亲打算就让三奎拿了这酒去大哥家,把场面应付过去也就行了。 一听了玉淑这话,三奎感动之余,还不禁开玩笑地对玉淑道: “难怪人家都说‘闺女大了就会胳膊肘朝外拐’、‘当娘的就是闺女的老鸹贼’,这下我算是知道了——敢情这话还真是不瞎说。嘿嘿。”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