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宗罪5(出书版)_第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节 (第2/3页)

者鹿琪琪家的地洞,是从下往上挖掘的。因为之前就是一个隐蔽的通信孔,所以凶手并没有费多大力气。”

    苏眉说:“简直匪夷所思,凶手挖了一条地道到死者家里,然后杀人劫财。”

    画龙说:“挖地道多费劲啊,随便冒充个送快递的人把门骗开就是了。”

    包斩说:“如果是谋财,那么杀人可能并非本意,凶手最初也许只是想盗窃。”

    高大队长说:“入室盗窃很容易升级为抢劫,抢劫又很容易引发杀人行为,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梁教授说:“大家分析一下作案过程。”

    高大队长说:“这个案子有个疑点,衣柜很沉重,需要几个人才可以抬得动,衣柜底部的钉子也是完好的,没有撬开的痕迹,凶手是怎么进入死者家中的呢?从地洞里钻出来的话,上面是个衣柜,凶手还是进不去啊。”

    包斩说:“很简单,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高大队长说:“不破坏衣柜,怎么进入家中呢?”

    包斩说:“凶手从下面移开地板砖,使用某种工具撬开衣柜底部的木板,进入衣柜之中躲藏起来,伺机作案,我猜测凶手不止一次这样做。鹿妈妈回到家的时候,鹿琪琪已经死了,如果家中的防盗链是挂着的,那么鹿妈妈即使有钥匙,也无法进入屋中。这说明凶手杀了人劫了财,最后大摇大摆地从门里走了出去。临走前,凶手为了掩盖现场,他覆盖好洞口,用钉子重新钉好了衣柜底部的木条,这也是我们看到衣柜没有被破坏但是凶手却可以进入家中的原因。”

    苏眉说:“我赞同小包的看法,凶手杀人后,钉好衣柜底部的木板,把尸体放进衣柜,还用数据线吊住了死者的脖子。”

    画龙说:“有的凶手杀人后还给死者盖上被子,或者用泥土遮盖脸部,其实,这都是一种畏罪的表现。”

    梁教授强调,破案没有什么诀窍,警察不要去想自己已经做了什么,要想想还能做点什么。随后,梁教授在会议上安排了任务。

    高大队长负责对死者的家庭背景以及人际关系展开调查,看是否为熟人作案,确定侦破方向。

    苏眉和法医一起去殡仪馆,对尸检报告进行再一次核查,要做到准确无误。现场没有遗留下凶手的指纹,但是通过尸检可以初步判断凶手使用的凶器。

    包斩的工作重点是调查春城各大金店银楼,凶手抢到金条后必然会销赃。

    画龙联合专业人士对鹿琪琪家下面的人防工程进行细致的勘察,要测绘出最新的地图,巡视每一条隧道和支线,找到凶手进入人防工程的出入口。

    地面上车水马龙,喧闹一片,地下的人防工程却人迹罕至,黑暗寂静。

    画龙和两名民警以及人防办工作人员展开了搜查,他们打着手电筒,走在潮湿阴冷的隧道里,隧道的高度足以藏匿飞机,但因为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坍塌,一些支线只能猫着腰前进。这个地下世界布满了垃圾、细菌和小动物,却又四通八达,内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加上生态污染,令人不安,焦虑感提升。

    有一段坑道因坍塌而堵塞,画龙等人绕道而行,前方又因为常年积水产生了地陷,形成了一个深坑。大家下到坑里,闻到一股冰冷的腥气,隐隐约约看到有一堆白色的石头,走得近了,那堆“石头”突然动了一下。大家用手电筒照看,不禁毛骨悚然,这个庞然大物是一条白色大蟒蛇!有五六米长,匍匐在那里,昂首吐着芯子。

    众人看到大蛇,胆战心惊,一个人撒腿就往回跑,大蛇猛地咬住了他的腿,那人疼得叫喊起来,蛇缩回去,依旧昂起头来。

    画龙站在前面,示意大家不要轻举妄动,他扔了块石头,想要吓走大蛇。蛇再次发起攻击,一口咬向画龙的手臂,动作迅猛,画龙来不及躲闪,情急之下将手电筒向前一伸,正好卡在蛇口之中,他随即翻身滚到一边,掏出枪来,向蛇头开了几枪。

    大白蛇不动了,大家注意到,它的肚子胀得又粗又大,根本无法爬行。

    一名民警说:“吓人啊,好一条大蟒蛇,肯定吞下去了什么大型动物,它吃了一只羊?”

    人防办工作人员说:“地下只有老鼠、蟑螂,哪来的大型动物?”

    画龙说:“难不成,这蛇吞吃了一个人?”

    画龙用刀子把蛇从腹部剖开,手电筒发出惨白的光,只见一个人的身躯从蛇腹内露出来,此人的头部以及上半身已被蟒蛇的胃液溶蚀掉大半。

    第三章 巨蟒吃人

    蛇肚子里的那个人,从衣着上看是个男人。

    他的面目模糊,浑身布满黏液,好像有一万个人向他吐过痰,或者想象把这个人从硫酸池中拖出来的情景。蛇的胃液具有腐蚀性,动物的骨骼都可以消化掉。这个倒霉的人当时还没有死,画龙等人注意到,他的身体上紧缚着尼龙绳,整个人被捆绑成棍状,呈立正姿势,把他从大蛇腹内拖出来的时候,他的脚尖还颤了几下,随即不动了。蛇进食时并不咀嚼,而是整个把猎物吞进肚子里,吞食的过程非常缓慢,此人的头部先是被蛇咬住,他忍受着巨大的恐惧和疼痛,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