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2/3页)
画境深处,隐者风骨,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正是“含糊其辞”的妙处。 ” 说着,不由得朝那作此诗之人看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造诣!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慨叹的同时,也为年轻的一代能有如此才华而欣慰。大儒者,当如此耳。 看了看身边的萧逸,心道,此君不更是年轻一代文人的领军人物么?天下文坛,需要这些新鲜的活力啊!李儒用手轻捋了下胡须,慰然而笑。 “萧学士以为如何?” “晚生不敢,此诗妙在与画卷意境相通,字句间虽含糊其辞,却显妙趣横生。” “且不只是在意境上,在作者的情绪变化上的表现手法,也很有趣。” “哦?”李儒微笑着看着这个神采奕奕的年轻人。 “常人的心理,寻人不遇,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激起情感的波澜: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动、或怅惘。而诗中,寻者面对“寻”而“不遇”,竟无一句明确表示情感活动的话语,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仿佛一切与已无关。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也。无“情”何以为诗?在下认为,此诗中并非无情,只是表达得“含糊”而已。 ” “此诗言简意明。四句话实是诉出了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表达的,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实是下了一番‘斟酌’。而此诗中,一问之后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暗含感情起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畅悦,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转而失望,‘只在此山中’,于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还待寻找,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惘然若失,只留无可奈何了。”萧逸一口气说完,畅谈己见,大觉过瘾。 “妙极!情境,人物,心绪皆处于朦胧之中而又隐现于诗句之间,可谓妙才。”“更难得是言简意深。措辞必定经过细细推敲而成。难得!” 萧逸没想到这位大儒对此诗给与了如此大的评价。愣了片刻,即道。 “得大儒‘妙才’‘难得’二语,此诗作者有福了。” “莫要全推到老夫身上,萧学士自己不也是心中早有定论了吗?” “哈哈。”两位忘年文友相视一笑,心下皆了然。 这诗赛魁首,便是此人了。 在四名选手仍在深思与轻声谈论时,耳中传来了击鼓之声 。七国大赛的传统,选出赛事头三甲之前,击鼓以示之。 听闻这平稳,磅礴的鼓声,说心里毫无感觉,那是不可能的。为何来此?来此作甚?不正是为了这一刻吗? 李儒的声音,字字清晰而郑重地传来。 “本次七国才艺大赛,诗才大赛前三甲名次已出。” 不知是谁深吸了口气。 “获三甲者为韩清。”我见韩清面上稍显一丝喜色,看来对这名次,还算满意。 “获二甲者为——祝宴池。” 宴池似是无甚在意。只淡笑地看向我,目光中透着嘉许之意。我也以淡笑回之。你就这么肯定我会盛出么? 甄有才低下头,藏在袖中的双手紧紧地攥成拳头。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李儒越发郑重,清了清嗓子道, “本次诗赛,获头甲魁首者为——” 我认真地听着,脑中却闪过甄有才低垂着头的模样。 “——云夕!” ☆、三十九章 剑技比试 出了考场,心中却仍在想着甄有才那张落寞的脸,对于他的才华和抱负,心中有些惋惜。看了眼手中的纯金牌子,上面写的四个大字,诗才第一。不由得自嘲地笑了。 “也就是输给了师妹你,否则,我还真是心有不甘那!不过算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宴池在一旁自说自话道。 我知他是逗我开心,感激地朝他一笑道, “快走吧。到西面去看看其他人的比试!”说着率先而去。 宴池笑了下,也跟着飘然而去。 西面的技艺赛区可比东面的文才赛区热闹多了。不光是赛事精彩,就是围观的人也是为数不少。看西南方的一处赛场,观看的人数众多,观众席上人头攒动,还不时的有叫好助威声传来。我和宴池都好奇的紧,忙奔过去瞧个明白。 挤进外围的人群,看清赛场中的情形,我习惯性地抚了抚额头。 这场竟是比的剑术。场中二名男子,俱是风姿不俗。其中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