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_第七六一章 献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六一章 献俘 (第1/2页)

    城的小学初中是免费教育,技校是免学费,只收费和一点服装费,技校的资金来源为石景山工业区的各关键工厂,有点类似于委培性质,所以技校生每个月有一定的伙食补助费,参加学习期间每年相当于半年工龄。

    由于免费教育的吸引,城学校在前期的入学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入学率才有所下降。

    按城教育部部长徐昌平的意思是采取强制措施,例如对私塾学生家长进行扣除工资或者开除出厂等方式。

    管理委员会的一部分人不同意徐昌平的意见,城虽然不是完全的民主社会,但是各种制度的实行,都体现了一种自由精神,这种强制性措施会违背城的氛围,毕竟大明朝也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

    斯大林式的计划经济确实能够加速国家的发展,如果城采用斯大林的方式,发展速度肯定会更快。

    但是城相对于大明其他地区,已经足够先进,没必要搞出军国民式的管理方式来强行催化,铁血统治会让人望而生畏。

    本着自觉自愿的宗旨,对于城范围内的私塾,王越并没有强制清理,而是加强了舆论督导工作。

    何况现在的城私塾,大多进行的是启蒙教育,对城今后的发展影响不大,随着观念的转变,很多人自然会回归新式教育。

    报纸和广播是城的喉舌,城只优先聘用经过新式教育出来的工人,上升空间也留给了这些人。

    国人热衷官位,而城的势力范围日益扩大,政治构架比朝廷更加细致,大把的政府岗位等待有准备的人。

    城管理委员会公布规定:通过新式教育出来的人,城各级部门优先聘用。

    科举可谓万人过独木桥,能考上进士的人数,大明全国每四年仅仅三百来人,能混个举人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了,能以举人成为朝廷命官的人屈指可数。

    是科举,还是进入城的各行各业,继续现在的高收入生活?科举的风险显而易见,城连续不断地宣传下,许多家长动摇了,家庭矛盾不断上演后,一部分孩子回到了城学校,蒙童占适龄儿童比例降至百分之五以下。

    今年,满清覆灭,王越出任辽东总督,辽东被纳入城势力范围。东北地区一分为三,成立了三个省份,各级州府县乡即将设立,各级政府的官员将由城管理委员会选派,后由朝廷报备。

    这个消息公布后,私塾蒙童们几乎全部回归学校,城的发展势头显而易见。城范围内的私塾都基本关门,老学究们大骂人心不古,世道已乱后,纷纷失业,城教育部门正在争取聘用这些人作为小学老师。

    ——————

    “现在我城已非一城,城范围已经地垮万里,如同一国,再继续称统称城,是否有欠妥当?”

    晚上,张子筠如此对王越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