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佳人_第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2/3页)

不得冲上去扒开评委,自己坐上去尝一尝,这传说中的孔府绝技菜究竟是什么样的好滋味。

    烤花揽桂鱼打完分后,大屏幕的镜头切换,瓷白的鱼形器皿变换成了金黄的铜锅。摆放整齐的各色食材一半浸在汤里,一半露出锅外,肉眼可认出的就有海参、鲍鱼、厚切螺肉等等。

    这是一锅海鲜爱好者看到会发狂的终极盛宴,珍味全家福。

    汤汁被熬炼成了淡淡的乳白色,跟方才清汤火方里姜黄色的汤汁多有不同,评委们皆把筷子换成汤勺,伸向铜锅。

    一位评审舀起半勺汤汁和一块螺肉送入口中,喉头滚动,口中的食物下肚后,评委还半张着嘴,好似是被入口的滋味震惊到,而忘记控制表情。

    醒过神来,他没有再尝海鲜,而是又舀了勺蔬菜,眼眸里的震撼和眉间的困惑更深。

    螺肉就罢了,普通菜心的味道怎么也这么鲜香浓厚,根本不像是短短两个小时能熬制出来的汤头。

    评委们握着勺子的手仿佛被上了发条,怎么也停不下来了,脸上满是惊艳或是满足的轻叹。

    鱼连海只喝了一勺就放下了,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里闪过了然的神色。

    直到主持人提醒他们打分,四位评审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汤勺,拿起了签字笔。

    9.5分,9.5分,9.5分,9.分5……前四位评委商量好似地,通通给出了9.5的高分,最后打出是鱼连海,他给鱼莜的分数同给阮湘琴的一样,是略低一些的8.5分。

    阮湘琴不可置信地看着评委席的分数板,她的烤花揽桂鱼居然会输给这一锅大杂烩?这怎么可能?!

    鱼莜虽然赢了分,却不太高兴,心下叹气,本来以为师父至少会打9分的,看在她创意还不错的份上……

    若是不了解师父秉性的人,只怕会以为他是为了避嫌,才给自己孙女和对手打了同样的分数,然而鱼莜自己心里清楚,师父是真的觉得她做得不足,还有进步的空间。

    鱼莜从开始学烹饪起,就没有得到过师父夸赞的评价,“难吃”是最稀松平常的,偶尔超常发挥,也顶多得到“勉强能吃”的评价。

    在这样打击式的教育方式下,鱼莜一直觉得自己的烹饪技术很差,直到进入沁园春,尝到和自己同龄的学员做得菜后,才对自己的实力有了客观中肯的估量。

    师父虽然年纪大了,味觉却一点都没退化,只怕一尝,就识破了她的小伎俩。

    师父对她的要求依旧真的很严格啊……

    有评委拿起话筒,提问鱼莜:“这锅珍味全家福异常鲜美,不像是普通海鲜食材本身的鲜味,我猜大概与你倒入的那两勺酱料有关,能告诉我们那是什么东西吗?”

    “是鱼肠酱。”鱼莜微笑地如实答道。

    鱼肠在古代又叫鱁鮧,《齐民要术》中有记录它的做法:取石首鱼、魦鱼、鲻鱼三种肠、肚、胞(鳔),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倍咸,纳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时下姜、醡等。

    乃是用三种鱼的内脏用盐腌制或蜜渍而成,古代调料匮乏,她制作这罐鱼肠酱时可不仅仅用盐或蜜,腌制数月后,已成了近似膏状的固体,拿出来,直接切着拌醋吃都行。

    若不是阮湘琴把她准备用来调和鲜味用的鱼露拿走,她也想不到用这罐鱼肠酱,而且这也是她第一次拿鱼肠酱吊汤,且看评委们的打分,这酱所发挥出来的效果,比她想象中还好。

    原来是鱼肠酱……

    提问的评委恍然大悟,现在鲜少有人做这种东西了,在朝鲜韩国倒是有不少人爱吃。

    他知道在潮汕一带,人们最喜欢将快产卵的小鱿鱼在竹筐里煮熟,将其称为“尔饭”。在潮汕达濠一带,还盛行一种称为“墨斗卵粿”的地方特色美食,做法是先将新鲜的墨斗卵用刀大力拍散,随后放入适量的鸡蛋清和雪粉,搅拌成很浓稠的糊状酱料,吃的时候做法也很简单方便,在锅底上抹上一层油煎熟即可,外皮会形成诱人食欲的金灿色泽,但里面却还如雪般白嫩娇软。

    这鱼肠酱的滋味,竟比尔饭和墨斗卵粿加起来还要鲜美数倍。

    本来十拿九稳的菜居然输了,三道菜品完后,阮湘琴和鱼莜的差距竟然已拉大到了2.5分。

    比赛的进展大大超乎了自己的预料,阮湘琴嘴角的笑容已然维持不住,紧紧揪着袖口,还有最后一道甜品菜没有评分,她还有机会……

    最后的甜品,她做得也是一道孔府上品名菜,名为诗礼银杏。

    将白果去壳,碱水去皮,沸水焯过,去苦味,再入锅煮至酥烂。猪油、白糖一起下锅炒制成银红色,再加入白糖、蜂蜜、桂花酱,倒入白果,直到汁浓。

    整道菜的味道清香甜美,柔韧筋道,酥烂甘腹,又可解酒止咳。

    而对方所做的拔丝山药,这种连小饭店都会做、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怎么跟她的诗礼银杏比……

    接下来,五位评审哪怕只有三位给她的打分比鱼莜多一分,她就能反败为胜。

    评委们分别品尝完两道甜品,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