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215【张教授的疑惑】 (第1/2页)
中国的mba教育开始于1991年,在全国9所高校进行试点。 1994年10月,中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mba教育在中国才慢慢变得正规起来。 最近,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经过沟通商议,准备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在职mba学生招生,并计划实施mba入学全国联考。说白了,就是中央认为国企管理人员水平太差,想扔到学校里回炉深造。 复旦mba是中国开办最早、最具品牌影响力的mba项目,至少在90年代中期确实如此。 教育部最近发了话,让各大高校互相讨论研究,商量一下怎么搞国企管理人员的在职mba教育。于是各种高校学术交流会就开始了,今天,中山大学派了个四人小组前来复旦管理学院。 会议室。 复旦教授申勇毅阐述总结国外mba教育发展经验说: “管理教育,是在西方工商界的推动下发展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明显分离,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迅速膨胀。特别是哈佛商学院的1949届,可谓辉煌璀璨,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高端管理人才!” “到了80年代,由于日苯的迅速崛起,美国舆论把经济不振的矛头指向管理教育,美国mba教育开始全面改革,我们国内现在就是学的美国改革后的那一套,当然,其中也结合了日苯的mba教育优点。” “今天我想说的是法国mba教育,它跟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法国的mba教育只有一个学年,入学者年龄必须是30岁左右,学生能在学校学到理论,也可以把他们过去的实际管理经验带进教室,这就实现了教学相长,学生和老师都在进步。” “国经委和教育部这次的想法很好,让国企管理人员回到学校读书。管理人员可以带来他们的实际经验,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理论知识,这就能促进中国的mba教育走出教室,走进企业和工厂。对此,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坚决拥护上级的指示……” 中山大学教授陈垣道:“申教授说得很好,以前我们的mba教育是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做研究。理论无法联系实践不说,读了mba的学生也很难发挥作用。这些学生也就20出头,进了国企能做主吗?不能!学生反而沾染上了国企的各种毛病。中央领导们是非常英明的,把国企在职管理人员送进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回去就能用得上。” “我认为应该学习法国,把在职mba课程的学制定为一年,毕竟那些国企领导也没太多时间。” “一年能学什么?就来走马观花,镀金而已,至少两年!” “看教育部吧,我们说了也不算。” “教育部就是让我们讨论,各高校加强交流,弄出一套比较适合的方案来。” “……” 教授们说着说着就开始争论,双方领导站出来打圆场,然后大家就开始聊天。都是聊些国外的mba教育,分析美国、欧洲和日苯的不同,一些倾向于美国,一些倾向于日苯,还有少数倾向于欧洲。 接着,他们又开始谈国企的弊端,一个个大摇其头,都认为不是让领导来上mba课程就能拯救国企,非得从根源上改革制度不可。 讨论了一上午,中山大学的教授们又去复旦管理学院参观,最后还抽空去看了看复旦管理协会(学生社团)。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中山大学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