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 驿路使者负袋来 (第1/2页)
李林甫这人吧,说实在的,本事还是有的。不然,他也不会从一个小小的郎官,做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只是,他这种善于钻营,察言观色,见人下菜碟的本事,一直饱受像张九龄这样一心为社稷,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大臣们的诟病。 张九龄是纯粹的草根出身,能做官真的是要感谢大唐承继前朝的科举制度。张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十三岁那年,就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了当时的广州刺史。 那刺史看了后大呼,“此子前程不可限量耳”。后来,张九龄赴京参加进士科考,因文采出众,再加上那位刺史的举荐,果然一举中第,被授予校书郎之职。 后来,张九龄又得到燕国公张说的赏识,不但与他认了本家,还极力向玄宗推荐他。虽然张说倒霉的时候,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发往外地做官。可最终,张九龄不但回来了,还再次被玄宗重用。 张九龄能坐上宰相首辅的位置,无它,实乃名至所归,人品使然。 张九龄虽然瘦弱,可无论何时何地,那腰板都是立的笔直,如不老松一般。再加上他身材略高,相貌堂堂,风度气质俱佳,就连李泌也开玩笑说,长大了有张九龄这般样子便知足了。 所以,在注重颜品的大唐,张九龄就成了大唐官员里的代表人物。风姿卓越,人中翘楚,说的就是张九龄。 只外貌这样出众也就罢了,偏偏这张九龄还文采斐然,写的诗作也俱是上品。像是什么“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这样的人品加上诗作,让他成了大唐宰相中,少有的精品人物。 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做出的事情,玄宗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毕竟,张九龄属于那种人才难得,难得人才的人物。 所以,在两位宰相的反对下,李林甫入相一事便搁置了起来。不过,玄宗为了安慰武慧妃,也为了安慰高力士,下诏升李林甫为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这官职原先是裴耀卿的。裴耀卿领侍中一职入相后,这黄门侍郎的官职就一直空着,现在李林甫突然担任此职,明眼人都明白,李林甫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相门。 张九龄和裴耀卿看到那份诏令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苦笑着摇了摇头。两人心里都明白,圣人这是非要让李林甫做宰相了。 虽然两人贵为宰相,可对这份诏令却没有丝毫办法。因为,大唐开国以来,三品官员的认命,皆由圣人钦定。 黄门侍郎的品秩虽是正四品上,可大唐三品官的品秩只有正从之分,而不是像其它品秩那样,正从还分上下。所以,这正四品上,也被视同从三品下。也是穿紫服,配金鱼袋的。很多时候,也是归圣人钦定的。 两个人都知道,这时候去找圣人说什么也不合适,那无异于虎口拔牙,后果就是君臣之间大吵一架。 “圣人已是退了一步,总要给他个面子的。”裴耀卿苦笑着说道。 “李侍郎无才,不可做宰相。”张九龄愤愤然的说道。 裴耀卿看了他一眼,说道:“李侍郎无才,却从九品的千牛卫一路做到了这黄门侍郎的位置上,你说,他是有才还是无才。” 张九龄叹了一口气说道:“总不能就这样让他入相吧?若是这样,这社稷百